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商广峰
【摘要】: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从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开始的,而是从情感体验开始的,以培养
兴趣入手的。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学生学习的永
恒动力,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关键词] 提高运动兴趣
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运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掌握学生的运
动特点,关注学生的运动需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运动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运动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质量。
一、1、转变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学生是从事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力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应当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
儿童。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主宰”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要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用”的转变。
2、加强培养,建立情感。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如学生喜欢上户外体育活动课而不喜欢上体育理论课,而学生在室外体育课中又表现为怕吃苦,喜欢轻松的活动,不喜欢长跑等耐力活动课。
这些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情感教育因素而造成的。
以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倾向把注意力集中于学生的认知系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系统。
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情的感染,受到爱的激励,使他们在课堂中感到运动的美,在运动中享受生活的美,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兴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微笑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的运动中增强信心,使自己产生前进的力量。
3、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动脑合作,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充分进行探索论证这
一阶段的学习探究主要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经过交流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让学生活动的过
程中,教师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加以调控,同学闷相互启迪,相互补充,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把同学门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使探究过程昌盛的结果游乐质的飞
跃,教师知道学生采用套论、操作、举例等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去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和问题,并进行评比,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运动兴趣相当浓厚
二、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过去不少体育课教师对学生管得过死,课堂气氛沉闷,单调枯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严重的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防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创造性的体育学习和锻炼。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
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时,就会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动作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诚恳地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除了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外还应从关心、爱护、教育学生出发。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我教的一年级学生中有位同学刚开始上体育课时不肯跑步,装肚子痛,我把她拉到一边,了解到从小她妈妈就
不让她多跑,怕摔跤,以至于现在跑步姿势不正确,走两步跳一下,简直是跳步,惹来了其他同学的哄笑。
找到了“病根”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以后我每次上体育课特别关注她,先教她摆臂动作,
再教她手脚协调动作,像一对好朋友一样手拉着手一起跑,同时发动同学帮助她。
在老师和同学们鼓励帮助下,她不但学会了跑,而且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如果当时我不了解情况批评一顿,也许就扼杀了这个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强化心灵的兴奋点,升华兴趣。
一节课是比较短的,特别是户外体育课,如果是学生喜爱的运动内容,他们会尽情活动。
但在体育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学生不一定喜欢,他们就不愿意尽情地参与,甚至产生涣散情绪。
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想方设法培养他们兴趣的兴奋点,让学生在积极状态下进行运动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质量,达到较好的运动效果。
1、优美示范,培养兴趣。
教师在体育课中尽管用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感染性的语言。
但大部分时间是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之理解动作的思维能力有限,常常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的视角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就能比较容易地体会动作要领,然后跃跃欲试,十分愉快地接受该课时的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产生浓厚的运动兴趣。
2、有趣游戏,培养兴趣。
结合当地实际生活及所在区域的社会文化生活,设计符合学生社会文化层面的开心游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
如结合当地兴修水利,搬垒石块,教师提
前准备模拟石块,将学生分组,轮流接力搬磊,最先完成者为优胜队,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家从事过此类劳动,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投入,很快完成了任务,达到企望的运动效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活动兴趣,活跃起了课堂生活。
3、语言激励,培养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许多词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好”或“很好”。
否则会使学生心理得不到满足。
如在跳箱时,学生害怕,教师加以鼓动,尽量用语言和演示行动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当他们能勉强跳过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的动作非常好”,“大家看他这些动作做的非常漂亮”,“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等语言激励,这样既增强了师生关系,又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当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等非语言性动作鼓励;走近学生击击掌、竖竖大拇指、拍拍肩等表示无声的赞扬,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培养他们活动的激情,培养他们浓厚的运动兴趣。
总之,要上好一堂体育课,真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关系到方方面面,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的情绪影响全班的情绪,个别学生的情绪也可影响其他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加以调整,设计并运用多种:导、学、练的方法和手段,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控制学生的不良情绪,激起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乐意参与学习活动,接受各种挑战,最终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