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法论的读书体会
作者:乔永飞杨景
来源:《商情》2014年第25期
【摘要】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学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唐·埃斯里奇写的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研究里的优秀作品《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主要介绍了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概念基础和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研究项目的计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程序方面的指导。
其重点在于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
我在阅读本书时,首先完整地了解了书中的各种解释、说明、思想和要求的含义,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领会了书中的各种观点、建议和阐述。
【关键词】方法论经济学哲学收获一、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一)科学
“科学是系统(可靠)的知识的有组织积累,其目的是理性的解释/预测”,这是Williams 在1984年为科学下的定义。
我们一般讲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经济学就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它主要涉及人的问题。
(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1)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演进具有实证主义哲学信仰和强烈的经验主义传统,对观察的结果及数据有依赖并且直接占有。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阶段,一部分科学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条件下逐步形成,这些条件使外在的力量保持不变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将这些条件放在实验室的环境中。
所以,实验室尤其是传统的实验室中的实验就成为了“科学的”唯一的或者首要的“模式”。
(2)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本身不受控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人类行为和现象。
在社会科学中,受控制的实验或许是由于社会感到这种实验在道德上或者伦理上无法接受,或者是由于社会感到这种实验过于昂贵而受到限制。
社会科学家尤其是经济学家发展了更多的复杂的多重变量概念和统计技术来调整影响主要变量的大量因素,用这些内容来代替实验室里面产生的数据。
(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他们对数据和理论具有不同的侧重。
虽然所有的科学都要运用理论和数据,但是自然科学更注重数据,而社会科学则更注重理论。
自然科学在受控制的条件下产生数据并且作为检验理论的一个方法,这些理论被放置于特定的条件或因素下,以无生命的力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假定条件。
社会科学
的理论目的是说明个人和群体的动机和行为,以及一些更为复杂的现象,即社会制度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二)经济学
大多经济学家认为,与自然科学相比,经济学没有充分注重经验实证和检验(经验主义),在应用研究中更多地使用经验方法将使研究更科学。
在经济学界存在着一个令人兴奋的争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从经济学所积累的实质基础、描述性知识和程序这一角度看,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只包括经济学的研究活动。
从经济学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一角度来看,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既包括研究的活动,也包括非研究的活动即决策和行动。
二、哲学基础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的思想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已经受到了并且将继续受到不同的哲学主张的影响,每一种哲学主张都会在经济学的研究活动、态度和所使用的方法方面对什么是“恰当的”持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处理办法。
(一)实证主义(positivism)。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坚持认为只有通过包括测量在内的观察(感觉)获得的“真实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纯”实证主义甚至怀疑推理和理论在获得可靠知识上的有效性。
(2)规范主义。
规范主义者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或者坏的知识对于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
他们认为条件和状况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但是不能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而行为既可以是好的或者是坏的,也可以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
经济学研究意义上的规范主义哲学强调人们认为的有价值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效率、福利、收入、生活标准、生活质量等。
对于规范主义者来说,当研究与经营和政策决定以及建议等活动相关时,好与坏成为了制定规则过程中非常主要的考虑因素。
(3)实用主义。
使用主义者认为,对于描述性的知识,重要的是如何很好地为解决现实问题发挥作用,他们的兴趣及时不是全部,也是主要地放在规则性的知识上。
他们不是很重视理论逻辑,也不重视实证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等抽象概念之间的区别。
他们将实证主义的非价值性知识和规范主义的价值性知识看做是相互依赖的,不相信他们之间的区别或认为这种区别是不可能的。
识别问题、明确目标、提出假设或者各种解决办法、设计研究程序、分析信息、解释结果、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这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过程采用了这三种哲学的一些要素,每一种哲学在科学途径的各个部分中都呈现出了不同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学习研究项目的设计
(一)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包括了对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的思考:根据计划书来计划研究和证明研究是合适的;之后用写作进行交流。
书面的研究计划书构成了研究计划。
研究项目计划书具有一些共同的因素:标题、情况说明、问题描述、目标说明、文献评论、概念框架、方法和程序、参考文献。
(二)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研究性问题是研究活动的焦点,作者将其具体化为两个部分:一般问题或疑难问题和具体问题或科研究问题。
对于单个的研究项目或活动来说,对可研究问题的描述是最为重要的;然而要将可研究问题置于一定的范围内,则必须对更为一般的疑难问题框架进行详细说明。
在提出目标时也要将他们明确指定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确定研究项目的总目的,而具体目标则确定有助于达到总目标的子目标。
四、阅读本书的收获
通过阅读本书,了解了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概念基础和哲学基础,对研究项目的计划、设计和实施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阅读本书的,我学会了批判性的思考,逐渐学习对所读到的和听到的能提出问题并进行审视,通过批判性思考将有益启发内在化,即将其变成自己思考过程的一部分。
但是批判性的思考要注意张弛有度,不能太过,否则会适得其反。
此外,这本书中的内容告诉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它包括从众多的概念、事实和前人所做的研究中进行提炼、选择的能力以及对与一个特定的问题、疑问有关的众多要素进行筛选和综合的能力。
综合能力会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例如不断练习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也是提高综合能力的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