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与要求(一) 绪论了解检测和传感器的含义及工业检测涉及的内容,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现代发展方向。
教学建议:重点是让学员初步建立对检测系统的概念、功能组成、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了解发展方向、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1学时(二)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 了解几种测量方法的分类。
2. 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精度的计算。
3. 了解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方法。
4. 了解传感器的分类、组成及特性。
技能目标:1. 能根据工程误差要求选用合适精度的仪表。
内容分析:在讲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精度的概念建立、同时注意,结合工程实际讲解这些概念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变化。
建议课时:3学时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三) 应变传感器预备知识:物体的形变和电阻的计算公式、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 了解应变效应、应变片的分类、特点。
2. 了解转换力的弹性敏感元件的分类及特性。
3. 掌握测量应变、拉力、荷重、转矩的方法及计算。
4. 了解固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技能目标:1. 了解应变片的粘贴方法。
2. 能看懂应变传感器的性能参数表、产品说明书。
3. 能阅读和分析应变传感器的结构图及转换电路方框图。
4.能根据应变传感器说明书正确地完成传感器的接线、安装、调试。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应变传感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应变传感器的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建议课时:4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应变式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四) 热电阻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掌握金属热电阻的分类、特点。
2、掌握热敏电阻的分类、特性。
技能目标:1. 掌握金属热电阻接线方法。
2. 掌握热敏电阻的应用。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热电阻、热敏电阻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热电阻、热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建议课时:1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热电阻、热敏电阻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五) 气敏、湿敏电阻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 了解气敏电阻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2. 了解湿敏电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技能目标:1、掌握气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2、掌握气敏电阻传感器的接线连接。
3、.掌握气敏电阻传感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4、掌握湿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5、掌握湿敏电阻传感器的接线连接。
6、掌握湿敏电阻传感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湿敏电阻、气敏电阻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湿敏电阻、气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建议课时:1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湿敏、气敏电阻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六) 自感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 了解自感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2. 了解自感传感器转换桥路及应用。
技能目标:1、能够构成自感传感器的转换桥路。
2、掌握一种以上自感传感器与桥路的连接3、掌握一种以上自感传感器的接线和简单故障判断。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应自感传感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自感传感器的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建议课时:2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自感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七)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 了解差动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差动整流电路。
2. 了解变换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结构及特点。
3. 理解电感测微仪的结构及应用。
技能目标:1、能够完成电感测微仪的测量。
内容分析:差动变压器是检测中常用的测量机构,要求学员较好了解。
建议课时:1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电感测微仪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八) 电涡流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 了解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
2. 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转换电路及应用。
技能目标:1.掌握接近开关的概念、结构、分类、特点及用途。
2.掌握电涡流的接线和简单故障排除。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应电涡流传感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自感传感器的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建议课时:2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应电涡流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九) 电容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 了解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及转换电路。
2. 掌握差压式流量计的原理及结构。
技能目标:1. 掌握电容传感器的应用。
2.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简单故障排除。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特别是差压式流量计的应用,应重点介绍。
建议课时:4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电容式传感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讲授。
(十) 压电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了解压电效应及电荷放大器原理。
2.理解振动的基本概念及脉动力。
技能目标:1.掌握振动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及实现方式。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压电传感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
建议课时:2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应变式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十一) 超声波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了解超声波的特性技能目标:了解超声探头的构造和应用。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
建议课时:1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超声波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十三) 热电偶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了解热电效应及热电偶结构。
2.掌握计算修正法。
技能目标:1.掌握常用热电偶的型号特点及选用方法。
2.了解冷端延长的方法及补偿导线的用途。
3.能独立完成热电偶的测温系统的安装。
内容分析:热点偶传感器是工程中最常用的传感器,作为传感器部分的重点,在使学员掌握热电偶传感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型号选用、冷端延长、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建议课时:5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应变式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十四) 光电传感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1.了解光电效应的三种类型。
2.掌握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的原理及特点。
技能目标:1. 理解光电传感器的四大类型的应用。
2. 掌握光电开关及应用。
内容分析:在使学员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以应用为重点开展教学。
建议课时:4学时教学方法:如果有实训条件,建议结合实训条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如实训条件不支持,结合一种光电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讲授。
(十五) 常见的干扰及抗干扰技术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路基础中互感、谐振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1. 掌握信噪比的概念及计算。
2. 了解干扰的种类及防护。
内容分析:使学员掌握信噪比的概念,理解抗干扰对于检测系统的重要意义。
建议课时: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
(十六) 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预备知识:中学物理中的电学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基本运算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路基础知识、前期学习的传感器知识、单片机原理等知识目标:1. 了解智能化仪表的特点及构成。
2. 了解大型数控机床中的传感器使用。
3. 理解由单片机组成的智能化检测系统。
技能目标:能看懂较复杂检测系统的控制图。
内容分析:本部分是本课程的综合应用部分,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结合一种较复杂检测系统的控制图开展。
建议课时:6学时教学方法:在讲授的基础上,结合一次生产现场参观。
附表:总学时分配(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