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四类基本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的管理才能;理解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均衡分析、边际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了解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早期的微观经济学、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定与确立、发展和演变。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选择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是将初学者引入经济学的思维范式,理解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主要教学内容:(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生产;(2)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
学的关系;(5)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分别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和均衡价格的决定;理解需求和供给规律、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需求和供给水平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掌握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掌握利用均衡分析经济现象
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均衡价格,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难点是各种弹性的概念、分类及计算。

主要教学内容:(1)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2)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3)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均衡产量、均衡价格、蛛网理论;(5)价格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消费者偏好、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基数效应、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和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的关系;掌握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偏好公理的基本原理;理解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掌握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和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学会运用效用与消费者均衡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预算约束线的含义。

难点是需求曲线的推导;不同类
型商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1)消费者偏好;(2)无差异曲线;(3)预算约束线和消费者均衡
条件;(4)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

第四章生产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组织、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生产技术、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
等斜线、扩张线、规模报酬等基本概念;了解企业组织理论、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了解企业的本质与目标、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学会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三个阶段的静态分析的方法来阐述生产者行为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规模报酬的含义与原因、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和特征。

难点
是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1)企业组织理论;(2)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3)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4)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5)生产要素的投
入组合与利润最大化。

第五章成本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关于成本的各种曲线;理解掌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生产规模的选择;了解成本的性质及成本的构成;
学会运用成本理论分析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生产规模的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变动的特征。

难点是各种长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1)成本的概念;(2)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3)短期成本曲线;(4)长期成本曲线;(5)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各个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
化的条件下的均衡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及完全竞争企业的四种生产状态;边际收益曲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难点是完全竞争厂商的最优产量选择
和供给曲线。

主要教学内容:(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4)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自然垄断、纯粹寡头、差别寡头、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理解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过程;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与需求曲线;理解古诺模型,能够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自然垄断、纯粹寡头、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古诺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难点是不
完全竞争厂商均衡的对比。

主要教学内容:(1)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2)垄断竞争市场;(3)寡头垄
断;(4)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第八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厂商的要素需求原则,深刻把握边际生产率分配论的实质;掌握由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导出市场要素需求曲线的方法。

学习过程中,注意将本章内容与第六、七两章的内容联系起来,认真体会厂商的要素需求行为与产品供给行为的一致性。

掌握要素供给的原则,熟知劳动、土地、资本三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及价格决定,了解欧拉定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将要素需求理论和要素供给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结合产品市场的均衡理论来理解和分析要素
市场的价格决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生产要素使用的原则;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非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行为;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劳动的供给及工资的决定;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的决定。

难点是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要素供需条件。

主要教学内容:(1)生产要素的需求;(2)生产要素的供给;(3)要素市场的均衡。

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交换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的基本概念;了解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掌握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初步了解公平、效率与社会福利函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一般均衡理论、效率与公平、帕累托最优与福利。

难点
是一般均衡分析的三个条件。

主要教学内容:(1)一般均衡分析;(2)福利经济学基础;(3)效率与公平;(4)
帕累托最优与福利。

第十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失灵、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科斯定理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特征;了解市场市场失灵的
几种处理方法、了解政府调控失灵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因此而采取的对策。

难点是信息不完全
微观经济决策的影响。

主要教学内容:(1)不完全信息;(2)外部经济;(3)公共产品;(4)政府与市
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