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压强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在砖B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和B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C与砖B和砖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C、S B,且S C=S B.已知砖B和砖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中水的深度为A.B.C.D.2.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不变的是()A.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C.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3.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 A=G 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C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D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5.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ρ甲=ρ乙,m 甲>m 乙B .ρ甲=ρ乙,m 甲=m 乙C .ρ甲=ρ乙,m 甲<m 乙D .ρ甲>ρ乙,m 甲<m 乙6.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C 型管内充满了水,用轻塑料片盖住两端管口,再用手指压住塑料片,把管放在竖直平面内,如图,放开手指后则( )A .水从a 端流出B .水从b 端流出。
C .水从 a ,b 两端同时流出。
D .水不会从任何一端流出7.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下表中列出了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中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 2,限压阀的质量为40g ,大气压值取1.0×105Pa .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下表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 气压/×105帕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水的沸点/℃ 100 104 108 111 114 116 118 119 120A.120℃B.118℃C.114℃D.104℃8.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A.P A=P B B.P A>P B C.F A=F B D.F A>F B9.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
两点的压强分别为p A、p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甲=m乙,则p A=p B B.m甲=m乙,则p A>p BC.p A=p B,则m甲>m乙D.p A=p B,则m甲<m乙10.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不同的液体,将相同的小球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A.F甲>F乙B.p甲>p乙C.F甲<F乙D.p甲<p乙11.边长15cm的均匀正方体,重为90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如图甲所示,若沿水平方向截下一部分a立放在水平集桌面上,且使a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b对桌面压强的1.5倍,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切去部分的重力为60NB.剩余部分的重力为60NC.切去部分的高度为8cmD.剩余部分的高度为8cm12.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
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
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204N:②.物块A的密度为1.2×103kg/m3;③.图乙中,B对A的压强为6000Pa;④.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1 3A.只有①、②、④正确B.只有①、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二、填空题13.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10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1;用细线拴一金属球,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8N,p1:p2=5:7,金属球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为______N,则金属球的密度为_______kg/m314.如图所示,用一个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成的一个“口吹喷雾器”,当向水平管中吹气时,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矿泉水瓶中的水在______的作用下从竖直管中喷出,其中矿泉水瓶瓶口要保持______。
(选填“敞开”或“密闭”)15.如图,将半瓶矿泉水翻过来瓶口向下倒立在桌面上,则瓶对桌面的压强_____,瓶中水对瓶底或瓶盖的压力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如图,装有液体的轻质密闭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若将该容器倒置放置,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将________,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7.不吸水的长方体A 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甲所示。
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的压强p 与注水体积V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当p =600 Pa 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____cm ;长方体A的高为_______cm 体积为_____ cm3,容器的底面积为_____ cm2。
18.如图所示,底面均为正方形的均匀长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1S 、2S ,对地面的压强为1p 、2p ,现将甲、乙分别切去高度为1h 、2h 的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1p ______2p ,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力1F ______2F (选填“>”、“=”成“<”)。
1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左右两个均匀实心圆柱体,高度均为h0,质量比为1:3,则左右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比为_____;将两圆柱体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高度h,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叠放后新组合的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比为3:1,则所截的高度h与原高度h0的比h:h0=_____.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三、实验题21.估测大气压值的装置如图所示,器材有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1)观察注射器,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20mL。
(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线部分的长度,记为L=10cm。
(3)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部,目的是____________,然后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4)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2N,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5)则大气压的值p=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用题目中已知量表示),带入数据求得结果为________Pa。
2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_____(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处于_____状态.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根据_____的知识可知,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你的方法是_____.(3)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_____.实验过程中他们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_____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4)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_____(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_____.23.小明用2mL 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______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步骤二:如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外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5N;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长度为4.00cm;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______;②如图乙,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____(选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4N;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大气压的值为______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