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库之填空题及答案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第一章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 ___和 ___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和。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和__ 。
6、个性心理包括和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和_______。
8、心理的实质是: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 ____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______、、_______、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的反映。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数量上成_______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_____________。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反映。
9、知觉有、、、四种特性。
10、知觉形成的大脑信息的加工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11、“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现象。
12、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造成的。
13、红、橙、黄等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
14、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来衡量的。
15、电影的胶片是一片一片的,但按每秒24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却没有间断感,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这是依赖的结果。
16、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比如思维、想象等,都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17、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可以的。
18、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把知觉分为、、、和触摸知觉等。
1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和。
20、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和。
第三章记忆1、记忆是个体对__的反映。
2、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
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 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___、 __和______________。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__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__。
6、记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7、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有趋势。
8、个体感知过的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称为__。
9、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方面。
10、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识记分为__和__。
第四章思维与想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和反映。
2、思维的基本特性是和。
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
4、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成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在问题解决中思维探求问题解决方案有无确定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创造指为人类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活动。
10、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11、睡眠中的梦境属于想象;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
12、根据想象内容新颖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凡是符合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积极幻想,叫做;凡是脱离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消极幻想,叫做。
15、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比较、抽象、 __、 ___、具体化等活动来实现的。
其中,与是其最基本的过程。
第五章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按照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三种:、和。
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的,但不需要就能维持的注意。
4、“一目十行”说明注意的好,而边唱边跳属于注意的。
5、“奇装异服”“奇形怪状”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注意。
6、注意的三种功能是 ___、和 ___。
7、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_____和 _。
8、注意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9、狭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持久地保持在上。
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久地保持在上,与之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
10、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而单独起作用的。
11、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就缩小。
12、当人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___。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1、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有 ___、和 ___。
3、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为三种状态 ___、和 ____。
4、情绪与人的 _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需要相联系。
5、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可将情绪分为四种形式:即 ___________、___、 ___和 ____。
6、一般来说, __程度的焦虑学习效率最高。
7、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 __而产生的体验。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 __的具体写照。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状态是 __。
1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是 __。
第七章意志1、意志行动过程分为和两个基本阶段。
2、动机冲突在形式上可以分为 ______、 ___、 ___ 和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这是__________冲突。
4、“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是__________冲突。
5、动机冲突在内容上可分为和。
6、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7、意志的品质有、、和。
8、与自觉性意志品质相反的是和。
9、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意志品质是__________,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__________。
10、意志的产生以__________为前提。
11、“优柔寡断”、“冒失”与意志的品质相反。
12、轻易相信别人,没有主见,易受干扰是缺乏意志品质的表现。
第八章个性倾向性1、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2、动机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3、根据兴趣的起因可以把兴趣分为和。
4、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5、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和。
6、按照需要的对象性质,可以把需要分为和。
7、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是的需要。
8、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把动机分为和。
9、学习动机主要有 ___、和 ___这三种类型。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及。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它可分为、、和四种基本类型。
2、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学说,被认为是对气质成因的一种较为科学的解释。
3、气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在、、和等方面的特征。
4、在个性中占有核心地位,具有鲜明的道德评价意义。
5、性格是人对现实的和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6、性格结构是由、、和四个层面构成的。
7、性格类型有多种,以个体心理机能为标准,性格可分为、和;以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为标准,性格可分为和;以个体独立性程度为标准,性格分为和。
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_____、 ________、及________。
9、个体要完成某种活动,单凭一种能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
10、俗话说:“无知必然无能”,这说明能力的发展要以为基础。
11、能力按适用范围,可分为和;按创造性成分,可分为和。
1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
13、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 ____、 _、 _及 _。
第一章:人的心理答案: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1879、冯特3、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5、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6、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7、能力、气质、性格 8、大脑、客观现实9、知觉、记忆、思维 10、需要、动机、兴趣第二章:感知觉答案:1、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2、个别属性、整体属性3、外部感觉、内部感觉4、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反比5、适应6、韦伯定律7、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8、持续性、顺序性9、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10、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加工11、对比12、对比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连觉)14、感觉阈限15、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视觉后像)16、感觉17、互相转化18、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19、社会知觉、物体知觉20、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章记忆答案:1、过去经验2、直观性、概括性3、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4、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5、7±2、1分钟以内6、识记、保持、再现(再认)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8、记忆表象9、记忆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准备性10、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第四章思维与想象答案:1、概括的、间接的2、概括性、间接性3、概括性4、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5、聚合思维、发散思维6、概念形成、概念同化7、问题提出、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8、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人际关系9、新颖的、首创性的10、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11、无意、幻想1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13、无意想象、有意想象14、理想、空想 15、分析、综合、概括、系统化、分析、综合第五章注意答案:1、指向、集中2、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3、预定目的、意志努力4、广度(范围)、分配5、无意6、对信息进行选择、保持、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7、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人的主观状态8、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9、同一对象、对一定活动总的指向上、分散 10、心理过程11、范围 12、注意起伏第六章情绪与情感答案:1、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表情、声音(语言)表情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心境、激情、应激4、生理、社会5、快乐、悲哀、愤怒、恐惧6、中等7、需要8、心境9、心境10、心境第七章意志答案:1、采取(作出)决定、执行决定2、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3、双趋动机4、双避动机5、原则性动机冲突、非原则性动机冲突6、挫折感7、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8、盲从、独断 9、自制力、坚定性10、认识过程 11、果断性 12、自觉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答案:1、需要2、需要3、直接兴趣、间接兴趣4、马斯洛5、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6、物质需要、精神需要7、自我实现8、长远的动机、短暂的动机9、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求知欲10、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答案:1、动力特征、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3、强度、稳定性、指向性4、性格5、态度、行为方式中6、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方面的性格特征、理智方面的性格特征7、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内倾型、外倾型8、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9、才能 10、知识11、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12、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13、素质、早期经验、教学和教育、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