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中海贫血规范治疗及管理课件
地中海贫血规范治疗及管理课件
A
临床无贫血表现,血象仅有红细胞 平均体积(MCV)降低,甚至完全正常,无需治疗。
• 轻型α地贫和β地贫Hb轻度降低或正常,对生长发育、 生活、工作均无明显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无需治疗。
• 中间型地贫视贫血程度给予输血, • 重型地贫患者需规范输血、排铁治疗。
• (2).SF降低提示铁负荷减少,同时也要排除维生素C 缺乏所致。
• 建议每3~6个月动态检测1次。
A
30
• 肝穿刺活检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学测定肝铁浓度 (liver iron concentration,LIC)是评价机体铁负荷状况 的金标准;
• 该检测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造血干细胞移 植前及年龄>10岁者建议检测LIC,但由于该项检查系创 伤性,患者难以接受。也有报道采用超导量子干涉设备 进行肝脏铁负荷评估,采用MRI技术进行心脏铁负荷评 估,两者均具有无创性及快速性等优点,前者难以普及, MRI技术在我国开展较为普遍,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评估 脏器铁沉积状态的无创检查方法。
A
23
• 1.3 选择血液制品的原则 • (1)应选择ABO及Rh(D)血型相同的红细胞制品,
有条件时还可选择与抗原c、 E及Kell相匹配的红细胞制 品; • (2)推荐使用去除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制品; • (3)对有严重过敏反应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 • (4)避免使用亲属的血液。
A
24
A
25
• 输血计划:研究显示维持Hb>90~105 g/L才能保证 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支持日常活动、抑制骨髓及髓外造 血,并将铁负荷控制在最低限度。
A
21
A
22
• 这种输血方案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可以保证其正常 生长发育,适当抑制骨髓的增生,避免骨骼畸形,降低 输血相关性铁过载。
• 应对每例患儿的输血情况认真记录,包括输注的单 位(U)、输注量(mL)、输注红细胞压积比等,计算 每年输注量并将其转换成纯红细胞量(mL),如果年输 注量>200 mL/kg,则提示可能有脾功能亢进或供体红细 胞破坏增加,应该考虑脾切除。
A
31
• 2.2 开始祛铁治疗的时机和监测
•
(1)2岁以上正规高量输血地贫患儿输血次数≥10~20次,或血清
铁蛋白>1 000 μg/L时开始祛铁治疗,祛铁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SF
A
18
• 1.1 中间型地贫 以往对中间型地贫并不主张积极输血, 但近年研究结果显示,积极输血治疗的患者患血栓症、 髓外造血、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胆石症和溃疡的风 险显著低于未输血患者;
• 定期输血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显著好于未输血 患者。
A
19
A
20
• 1.2 重型β地贫 需终生依赖输血,确诊后当患儿在2周 内连续2次Hb<90 g/L时启动规范高量输血。
地中海贫血规范治疗 及管理
何飞
A
1
概述
A
2
A
3
A
4
CONTENTS
1 定义和分类
2 规范输血
3
祛铁治疗及机体铁沉积 状态监测
4
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及管理
5 中重型患者的出生预防
A
5
定义和分类
A
6
A
7
• 根据基因缺陷的分类,临床上将地贫分为α链珠蛋白地贫 及β链珠蛋白地贫。
• α链珠蛋白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13区3带 (16p13.3)。
A
15
• 2.有效的输血治疗可以抑制无效造血和纠正贫血, 维持患者Hb接近正常水平, 以预防因贫血造成的慢性血 氧供应不足, 减少代偿性骨髓增生, 抑制骨髓过度造血, 使胃肠道的铁吸收控制在最低水平, 从而保证患者生长 发育和生活质量接近正常水平[2-3]。
• 有研究表明, 维持Hb>90~105 g/L才能达到上述目 的。
• β链珠蛋白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1区2带(11p1.2)。
A
8
A
9
• β地贫分为轻型、中间型及重型。 • 1.轻型者一般无症状或轻度贫血, 多在常规血象检查、
产前检查或在家系调查时被发现。 • 2.中间型多在幼童期出现中度贫血。 • 3.重型者呈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 严重威胁患儿的
生命和生存质量。
• 因此输血的同时应采用积极祛铁治疗,延长生存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A
28
祛铁治疗及机体铁
02 沉积状态监测
A
29
• 2.1 铁负荷评估 • 血清铁蛋白(serium ferritin,SF)检测是反映机体
铁负荷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1).SF升高提示铁负荷增加,但应排除感染、肝炎或 肝损害等因素。
A
10
A
11
• 本病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规范性输血祛铁治疗和造血 干细胞移植疗法,由于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故遗传咨 询、婚前检查及妊娠期产前检查发现中、重型地贫是减 少此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A
12
• 由于地贫患者的ɑ或(和)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 相应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降低甚至完全受抑,致使成人 型HbA(α2β2)合成降低、且正常Hb珠蛋白肽链间的平 衡被破坏,造成ɑ或β以及ɤ珠蛋白肽链相应增多, 形成 ɑ4或β4及ɤ4四聚体, 这些四聚体在红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影响红细胞的可塑性, 导致病态红细胞在骨髓内(无效 的病态造血及骨髓内溶血)及脾脏内破坏, 红细胞寿命 缩短, 如造血失代偿则发生慢性溶血性贫血。
• (4)年轻红细胞,主要有网织红细胞和较年轻的红细胞 组成,均龄30~40d,可以延长输注间隔,减少铁过载 的发生率;但要求更多单位的血液和更多供者。输血前, 应进行严格的血液相容性及病毒血清学检测,以保证输 血安全。
A
26
A
27
•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免疫介导的输血不良反应、输 血传播的感染、输血性铁过载等。
A
13
• 重型及部分中间型地贫患者需依赖反复输血,同时 由于贫血和造血代偿性增强, 肠道铁吸收水平显著增加, 进一步加重了其机体铁负荷, 铁沉积于肝脏、 心脏、 性腺及内分泌器官等, 最终导致实质器官功能障碍。
A
14
• 长期规范输血和排铁是目前重型β地贫及部分中间型 β地贫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 1.输血治疗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避免慢性贫血、缺氧所致的:心功能不全、骨骼畸形、 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栓形成、肺动脉高压等各种 并发症,同时对有条件接受移植的患者有助于提高造血 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