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文化》心得
对于闽南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闽
南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
闽南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化及方言等。
自统一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与闽南大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汉晋时期,大批汉民迁入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
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
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
宋元时期,成为“”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
明清时期,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
化进一步得到繁荣。
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
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文化、西方文化等
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
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文化,起源于。
系指生活在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
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各区、市、县(原辖待统一)。
它具有的特点有: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
这除了继承连绵
不断的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
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
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
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
色建筑等。
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
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
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
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
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
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
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
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
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
独造性特征。
语言大师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
它不仅形成历
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
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
故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
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
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
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
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着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
国外。
闽南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
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
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
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
受,去实践,去体悟。
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
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
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