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肠技术

灌肠技术

精心整理
灌肠技术
什么是灌肠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

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

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灌肠的目的
1.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肠怎么做
1.评估患者
(1)(2)2.操作要点
(1)(2)(3)(4)3.指导患者
(1)(2)灌肠的注意事项
1.
2.灌肠的种类
一、操作前准备
(1 (2℃为宜,降温时用28~32 (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二、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 ,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 ,小儿4~7cm ),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

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 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三、注意事项
精心整理
(1)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ml ,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 );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

(2)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

(4)操作时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保护病人自尊心,并发防止受凉。

(5)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钠水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出积气,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以及危重、老幼病人及孕妇等。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出积气,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以及危重、老幼病人及孕妇等。

一、操作前准备
(1 (2油或液体石蜡 二、操作步骤
(1 (2 (3 (4 保留灌肠
(1 (2。

温度39~41℃。

(3 二、操作步骤
(1 (2 (3 (4 (5 三、注意事项
(1 (2 (3 清洁灌肠
(1)目的: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

常用于直肠、结肠检查和手术前作肠道准备。

(2)用物:同大量不保留灌肠。

(3)方法:清洁灌肠即反复多次的大量不保留灌肠。

首次用肥皂水,以后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清洁无粪块为止。

注意灌肠时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高度不超过40c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