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上蔡县历史名人

河南省上蔡县历史名人

河南省上蔡县历史名人、特产、各乡镇分布等…………古今名人1.李斯, 河南上蔡人,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文学家、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2.翟方进, 河南上蔡人,西汉丞相。

3.祖无择,河南上蔡人,历直集贤院。

当时封孔子为文宣王,他认为“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

4.费长房河南上蔡人, 曾为市掾。

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

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5.张惟恕明嘉靖年间上蔡人,时任巡按御史,游怀远时有《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

落日半山弦管发,百年此会信难逢。

”6. 刘岩河南上蔡人,南汉开国皇帝。

7.谢良佐北宋著名理学家。

世称“上蔡先生”8.马敭,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

历任兵部主事、南台御史、兴国州通判等职。

9.桓宽,河南上蔡人。

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

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会,辩论得失。

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是六十卷的《盐铁论》。

10.吴公, 河南上蔡人,汉初政治家,文学家,恩师是李斯,曾教诲天才儿童贾谊。

11.程元章上蔡人。

康熙辛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刑部侍郎。

有《师洛堂诗集》。

12.张国玉男,汉族,1953年12月出生,河南上蔡人,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

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13.开君慧(1945.9—) 女,河南上蔡人。

擅长宣传画。

毕业于中州大学工艺美术系。

郑州紫荆山公园工艺美术师。

作品有《专业承包勤劳致富》、《开发十亿人智力·振兴五千年文明》、《我要上学》等。

14.雷宝森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华东野战军任班长。

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

次年3月在朝鲜七峰山战斗中,带领全班设伏击毁敌军坦克十一辆,我无一伤亡。

所在班获反坦克英雄班称号。

1953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邓“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回国后,任排长、连长。

1965年离职休养。

后任上蔡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常委15.张全收河南上蔡人,被誉为“农民工司令”1993年来到深圳打工。

2004年创办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将松散的劳务工组织起来,对其加以培训、组编,形成“劳工团队”。

在生产淡季,“全顺人力”立即将这些“团队”转移输送到生产旺季的行业中。

他们用“团队作战”的方式去与用工企业“集体谈判”,确保打工者的合法权益。

其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凤凰卫视、河南卫视、深圳卫视等媒体报道。

16.庞玉良河南上蔡人,2007年出资10亿元买下德国机场.区域变更2005年,上蔡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石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东洪乡管辖,东洪乡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上蔡县辖7个镇、17个乡:蔡都镇、杨集镇、黄埠镇、朱里镇、洙湖镇、党店镇、华陂镇;百尺乡、杨屯乡、小岳寺乡、大路李乡、无量寺乡、塔桥乡、西洪乡、邵店乡、五龙乡、东洪乡、芦岗乡、齐海乡、韩寨乡、崇礼乡、和店乡、蔡沟乡、东岸乡。

2009年撤销蔡都镇,以蔡都镇及周边地区设置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

上蔡县特产上蔡县高梁高粱,禾本科,高粱属。

1年生草本。

秆实心,中心有髓。

分蘖或分枝。

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

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

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

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

性喜温暖,抗旱、耐涝。

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

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

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

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

上蔡县红麻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

又称洋麻、槿麻、钟麻。

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

以中国、泰国、印度、前苏联种植较多,次为孟加拉、越南、古巴、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伊朗。

中国于1928年引种,50年代因炭疽病害而停种,60年代由于推广抗病品种,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广东、广西、浙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自治区均有种植。

红麻茎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呈绿、紫、红或浅红色。

叶分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

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头紫或红色。

蒴果,种子呈肾形。

红麻依据叶形、茎色、成熟期分类。

印度分5个变种、8个类型;中国分为13个类型。

日本根据品种对光、温的反应,分为感光型和感温型。

红麻是短日照喜温作物。

要求生育适温25℃,无霜期150天以上,生育期降水500毫米左右。

适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

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强,是涝洼地区的稳产作物。

生长期日照时数延长,有利营养生长;缩短光照可促进生殖生长。

故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

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比重,提高品质。

麻株在开花并结少量蒴果时达到工艺成熟,即可收获。

随即整株或剥皮沤洗。

红麻主要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小地老虎、蚜虫、小造桥虫等病虫害。

红麻纤维银白色,有光泽,吸湿散水快。

适于织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绳索。

带皮麻秆可作造纸原料,剥皮后的麻骨用于烧制活性炭和制纤维板。

叶可作牲畜饲料。

上蔡县生姜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

本品为姜属植物的新鲜根茎。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有嫩生姜与老生姜,做酱菜都用嫩姜,药用以老姜为佳。

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成分: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

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

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同名上蔡县东汉灵帝中平中(184~198年)析建城置上蔡县,徙因战乱南下的汝南上蔡人居之,故名。

属豫章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以上蔡人思归改名望蔡。

故治在今江西上高县三十里铺。

人口状况2000年,上蔡县辖7个镇、1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98534人,其中:蔡都镇51294人、黄埠镇35025人、杨集镇54513人、洙湖镇51998人、党店镇56294人、朱里镇60457人、华陂镇51865人、芦岗乡61823人、大路李乡40338人、无量寺乡34804人、邵店乡60737人、五龙乡27569人、杨屯乡25544人、和店乡67782人、蔡沟乡56458人、塔桥乡65940人、齐海乡43427人、崇礼乡45091人、韩寨乡39807人、东岸乡53583人、东洪乡52132人、石桥乡19304人、小岳寺乡35140人、西洪乡49063人、百尺乡58546人。

历史沿革上蔡为古代蔡国地,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此。

后叔度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

后屡受楚国侵犯,一再迁都,初平侯迁至新蔡,后昭侯迁至州来(今安徽凤台),改州来为下蔡,故称前都为上蔡。

秦于此置上蔡县。

南朝宋移治是动城,故址在今汝南。

北魏神龟二年(519)改置临汝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又置武津县;大业间复置上蔡,临汝、武津先后省入,至此上蔡之名遂不变。

隋属汝南郡,唐属蔡州,元至明清均属蔡州。

民国初。

属汝阳道。

建国后,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不变。

上蔡,商代即以“蔡”为名。

上蔡的“蔡”是从县城东蔡岗上的蓍草得名的。

上古时期,盛行占卜,用蓍草占卜叫“筮”,“蔡”字由“草’、“祭”组成,就是用蓍草祭神占卜的意思。

《续河南通志·舆地志》说:“宓羲氏因蓍草生蔡地,画卦于此,遂名其地曰蔡。

”汉置上蔡县。

因蔡平侯徙新蔡,遂称此为上蔡。

2009年上蔡县辖6个镇、16个乡、4个办事处:黄埠镇、杨集镇、洙湖镇、党店镇、朱里镇、华陂镇,大路李乡、无量寺乡、邵店乡、五龙乡、杨屯乡、和店乡、塔桥乡、蔡沟乡、齐海乡、崇礼乡、韩寨乡、东岸乡、东洪乡、小岳寺乡、西洪乡、百尺乡,蔡都办事处、芦岗办事处、重阳办事处、卧龙办事处。

历史文化溯源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2007年被授予千年古县称号。

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史称上蔡(相对迁都州来的下蔡而言)。

古迹上蔡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古迹名胜星罗棋布,遍及全境。

现存有“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八大古景,重点古迹有蔡国故城、白圭庙、伏羲画卦亭、蔡侯玩河楼、孔子问津处、孔子晒书台、光武台、奎星楼、李斯墓、蔡侯墓,还有顺阳王墓(明代)、蟾虎寺(汉代)、陈庄民宅(清代)、夏庄民宅(清代)、苏氏节孝坊(清代)等大批文物遗址。

其中,蔡国古城遗址蔡国故城遗址、楚国贵族大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古城西城墙之上的蔡侯望河楼,楼台之上建有玉皇庙,神殿及拜殿台,是历代文人雅士聚会之地,留下诸多脍炎人口的诗篇。

蔡河之滨的白龟庙,蓍草葱郁,白龟浮游。

伏羲画卦亭史称造文字之先,创华夏文明之始。

古蔡八景:“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文化名人上蔡自古出名人,“孔子弟子贤者七十二,蔡有六人”,漆雕开最为有名;曾辅佑秦始皇统一六国,史称“千古一相”的秦丞相李斯亦生于蔡;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南宋宰相朱胜非,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还有明代的李逊学、刘光国,清代的循吏张沐,书法家程元章、李景梅等,近代及现代的汉一夫、寇文谟、雷保森等一大批的历代名臣、文人巨匠、民族精英都出生于古蔡厚土。

蔡明园广场蔡氏祖地蔡叔(一说蔡仲)被尊为蔡氏始祖。

近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批蔡氏同胞来上蔡寻根拜祖。

僧一行测日影唐朝开元年间,僧一行为编撰《大衍历》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实测,南方到达交州,北方抵达铁勒,其间共有12个测量点。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由僧一行领导的,由南宫说等人主持的在河南的测量最为重要。

他们在河南的白马、浚仪、扶沟、上蔡等地测量了夏至正午日影长和北极高,又用绳子丈量了它们之间的距离,经归算,从白马到上蔡有526.9里,日影长相差2.1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