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

(2)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了解板块间相互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教学教学重点】
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模拟演示.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复习提问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何变化两个大陆之间的大西洋的面积有何变化(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距离越来越远,大西洋的面积越来越大。

下面让我们继续来探究海陆的变迁过程。

二.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提问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大陆的漂移呢模拟演示
1.将弯曲的吹管插入清水中,把剪好的纸板或塑料块按照拼合好的形状,小心地放在清水表面。

2.往吹管里吹气。

观察纸板或塑料板慢慢分开,向两边漂移的过程。

明确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展示大陆漂移动力来源示意图演示并讲解熔融物质从大洋中部的裂缝中喷发出来,把较老的岩层向两边推。

(三)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三)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
1.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碰撞和张裂)
3.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11)由岩石组成的地表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由岩石组成的地表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提问全球分为哪六大板块(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2)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提问图中“”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表示碰撞挤压.“”表示张裂拉伸活动依据六大板块现在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科学家绘制出了5000万年后的世界地图。

提问
1.图中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是相互靠拢还是继续分离
2.澳大利亚大陆向哪个方向移动了(学生读图回答)明确
1.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继续分离
2.澳大利亚大陆向西南方向移动了思考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分别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学生回答)明确
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播放视频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引导学生找到科迪勒拉山系讲解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由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组成。

提问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这两大山脉分别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学生读图回答)明确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参照教材26页世界近几年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统计表,根据表中给出的经纬度,把这些地点标注在下图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读图总结规律)明确大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3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讲解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展示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明确世界著名的山系也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讨论1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讨论2日本是地震之国,印度尼西亚是火山之国,请解释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过渡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主要是房屋倒塌所致。

为此,人们要建造坚固的房屋以抗震,但这样往往造价较高。

实际上,安全性高的房屋造价也可以很低,如以稻草.黏土和废旧轮胎等为原料建造房屋。

思考以下几种房屋抗震的原理是什么日本的防震建筑防震建筑在能减弱震动的橡胶垫或者弹簧上。

在地震时,这样的建筑不易倒塌。

巴基斯坦正在兴建以稻草为原料的房屋重量较轻的房屋在地面晃动时受到的压力较小,不容易倒塌。

在海地,许多住宅沉重的混凝土屋顶在地震中坍塌。

就抗震而言,搭在木质支架上的金属房顶弹性较好。

面积小且形状规则的窗户,可以减少墙体的薄弱点。

秘鲁的房屋加固杆用竹竿,土坯房加装了塑料网竹竿代替金属杆,质地轻,加装塑料网,可以起到加固墙体的作用。

印尼用石子和泥沙填充的轮胎固定在地基与房屋底面之间这样可以充当廉价的减震器;用钢筋混凝土冠梁和角柱框住砖墙,
把其与屋顶连接起来这样地震发生时,房屋便作为一个整体运
动。

活动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地震应急包应急物品水便携式收音
机压缩食品药品手电筒耐磨手套口哨应急雨衣防水火柴.蜡烛处理外伤的急救用品和急救手册
三.课堂小结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碰撞和张裂).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四.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依照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B)
A.太平洋中心地区
B.环太平洋地带
C.澳大利亚
D.亚欧大陆内部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C)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其位于(A)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4.某学校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B)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室
B.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
C.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D.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五
五.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问题引导是本节课的特点,用复习提问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主线,层层深入,带领学生进入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中。

引导学生能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解释问题,一点一点引入本节重点难点的学习,将抽象难懂的问题细化,最终达到落实重点难点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