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文献检索课件4教材课程

科技文献检索课件4教材课程


12
—文献信息的利用
文献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 III
年代 编号(x) 文献数(y)
1996 1 47
1997 2 56
1998 3 156
1999 4 345
2000 5 416
2001 6 602
最小二乘法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建y=a+bx
年代 预测文献数 ----------------------------2002 675 2003 790 2004 906 2005 1021
2、带仿制性质的课题
文献收集的重点通常是同类的产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产品样本等。一般 分两个收集步骤:一是通过各种手册、指南了解有关公司的名称的情况,进 而利用检索刊物或数据库查找有关的专利和标准,掌握专利占用和标准分布 的情况,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公司厂商索取产品样本、产品说明书等。
3
—文献信息的利用
13
文献信息分析成果的表达
—文献信息的利用
文献信息分析的表达,实际上就是根据课题要求,在合理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 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经过分析、综合、评论而编写出来的综述、述评和专题报 告等形式为主的三次文献。
对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说,文献信息分析的表达是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和必不可少 的组成部分。综述、述评和评论首先是自己课题开题、学位论文序言的必须,也 能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如果能进一步探讨,还可能获得新的成果。所以,经常 阅读这种文献不仅能够提高科研效率,也必须通过写作这种文献来进行科学研究 和学术交流。
9
文献信息的定性分析方法 II
—文献信息的利用
相关关系法是又一种常用的文献信息分析方法。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个组成 部分之间经常存在着某种联系,例如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目标和途径、事 物与条件等关系,这些关系统称为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这些关系,我们可以从一 种或几种已知的事物来判断或推知未来的事物。
定量分析的核心技术是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模型解的评价判定。数学模型 的建立过程包括明确建模目标,确定模型变量,建立数学模型的近似理论公式, 确定参数和模型求解,最后是评价模型的性能。
概率统计法是一种常用的文献信息定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已有的 数据情报拟合推演出数学模型。其关键是采集加工出的数据情报要能够反映出研
15
—文献信息的利用
综述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写作方法
综述的写作方法
从写作程式看,综述有破题、发展概况、当前水平和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
综述文章的开端应看门见山地接触所叙述的问题,点出主题,这样可以突出文章 中心,强化印象;
在发展部分,综述类文章通常以简要介绍课题的历史北京为主,讲清楚课题研究 的主要方面,历史沿革、已解决的问题,主要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写历史背 景是为了说明现状;
5
—文献信息的利用
文献信息的整理方法→鉴别与剔除
1、来源鉴别: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应作来源国、学术机构、研究机构的对比鉴 定。看是否出自发达国家著名研究机构,是否刊登在同领域的著名期刊上,文献 的被引用频次,来源是否准确,对那些东拼西凑、伪造数据和无实际价值的资料, 一律予以剔除; 2、著者鉴别: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的著者应作必要的考证,看该著者是否是本领 域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 3、事实和数据性信息的鉴别:主要指论文中提出的假设、论据和结论的鉴别,应 首先审定假定的依据、论据的可信程度,结论是否是推理的必然结果,试验数据、 调查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对那些理论荒谬、依据虚构、逻辑混乱、错误频出的 资料应予以剔除。
6
—文献信息的利用
文献信息的整理方法→文献信息的笔录与卡片
1、题录式卡片:在卡片上著录文献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日期、卷期号码。用 于一般文献的笔录; 2、文摘式卡片:凡通过检索工具查得的文摘,可照抄到卡片上。如果是为原文做 文摘,则应通读原文,分析出文章内容的要点,在文摘卡片上著录下文献篇名、 作者、作者单位、书刊名称、卷期页码、出版时间及内容提要等; 3、提纲式卡片:提纲式卡片在卡片上记录文献的篇名和章节标题,用以了解著者 的逻辑思维和文章的基本内容。 4、摘录原文语句式卡片:适用于原文中精华的、意义重大语句或段落; 5、全文复制或抄录:适用于特别重要的文献。
2
文献信息的收集方法 II
—文献信息的利用
针对性的收集方法
1、带技术攻关性质的课题
文献收集的重点通常是科技报告、专利、会议文献和期刊论文。收集步骤一 般分为两步,一是使用专门的检索工具或数据库查找一批相关文献;二是根 据这批文献,找出核心的分类号、主题词、作者姓名以及主要相关期刊和会 议等,利用找到的线索再使用检索工具以找到更全面的文献资料。
正式渠道收集文献信息,通过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一般应根据课题的内容、性 质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收集方法。常规的手机方法是:首先通过三次文献,如百 科全书、年鉴、手册等收集相关信息。这一步以明确课题要求=回击查找线索为目 的;其次通过手工检索刊物和计算机系统查获相关文献;再次直接通过查找各种 论文、会议文献、标准、图书等收集文献信息,此外,定向跟踪科技发达国家的 研究机构或同行著名学者也可以获取大量宝贵的文献信息。
17
—文献信息的利用
述评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特点
述评的特点
述评类研究文献信息分析结果是针对某种科研成果、成就或论文、专著、或学科、 专业中的某种倾向和某个问题,结果国家科技政策和学科理论进行的一种评论研 究。它要求对所述评的对象有比较系统、准确的认识,并指出目前的水平和动态、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社会具有指导性。 撰写述评的作者,必须阅读大量有关的文献,以及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经验。 文中引用的论点、数据、成果必须准确,不允许臆造。对文献中的不同学术观点 可以进行分析比较,阐明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一般来说,述评者要对事物加以主 观的意见,还可以结合个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论。
18
—文献信息的利用
述评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写作方法
述评的写作方法
述评在内容结构上分为综述部分、评论部分和建议部分。三部分可以相互独立, 也可以相互交叉。 综述部分是对文献信息的全面分析和要点提取,其写作技法与“综述”的写作方 法类似。但要比“综述”简略一些。 评论部分是对有关论点和问题的评价。在写作技法上要区别不同的用户,如果用 户群为相关专业人士,本部分尽量专业化,叙述内容也要求更为详细。 建议部分是在综述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改进措施。在写作时要 注意结合本国家、地区或本领域的实际发展水平。
19
—文献信息的利用
评论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特点
评论的特点
评论是指在大量阅读某个课题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后写成的评论性 文献信息研究文章。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反映课题的进展情况和议论发 展趋势,对该学科的研究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信息的利用
文献信息的定型分析方法是指运用分析与综合、相关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逻辑 学手段进行文献信息研究的方法。通常有文献信息分析法有比较法、相关关系法、 综合法等。
比较法又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方法。纵向比较法是通过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 期的状况,如数量、质量、性能、参数、效益等特征,进行对比,认识事物的过 去和现在,从而分析其发展趋势。横向对比法是对不同区域,如国家、地区或部 门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属于同类事物在空间上的对比,通过比较法获得的文献 信息分析结果可以使用数字、表格、图形或者文字予以表述。
综合法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情况、数据、素材等进行归纳与综合,把事物的各个 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它们之间 的关系,以达到从整体角度通观事物发展的全貌和全过程,获得新的知识,新的 结论和目的。
10
文献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 I
—文献信息的利用
定量文献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进行特征量化描述与分析 的方法。因为量化描述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来实现,所以定量分析也可以说是利 用数学模型进行文献信息分析的方法。
3、鉴别筛选所得文献信息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并剔除不可
文献信息分析的一靠般或步不骤需包要的括资:料;
4、分类整序,对筛选后的资料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整理; 5、利用各种信息分析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研究; 6、成果表达,即根据课题要求和研究深度,撰写综述评报告等。
8
文献信息的定性分析方法 I
究对象的特征和运PR动(的A)机=(制1-,d)数+d据(P分R析(T要1)准/C确(T,1)拟+…合方+P法R要(T合n)理/C。(Tn))
11
文献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 II
—文献信息的利用
外围设备产值比重
主机设备产值比重
%
80
%
45
70 35
60 25
50 15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当前水平是综述的重点部分,要求写出目前课题的发展状况,如果写某种产品的 综述,要概括出同一产品的当前代表性型号,说明每一种产品的原理、特点和待 解决的问题。如果是关于理论研究方面的综述,则要理出各种流派的主要观点和 成就。
16
—文献信息的利用
综述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内容组织方法
综述的内容组织方法
1、循序渐进法: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从早先的介绍到当前的介绍; 2、分路挺进法:按照事物包含的几个方面,逐一进行描述,例如:一篇介绍传感 器应用的综述文章,可以从传感器在机械工业、电力系统、轻工业、医药卫生等 各个领域的应用,分别展开叙述。另外,如有关技术动态、发展水平类的综述, 可采用国内、国际、本地等方法展开叙述; 3、纵深逼近法: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组织材料。由外围到纵深逐步展开,例如: 可以提出某项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国外的做法,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措 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