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提内涵,凝心聚力促发展----大林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设想仙居县横溪镇大林小学沈杰君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们不忘教育初心,继续励志前行。
将继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进一步优化提高环境,继续加强教学管理,重视自身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推进我校教学质量提高。
一、打造“师生团队”,着力“通力协作”,实现“互帮互学”(打造“师生团队”,在“通力协作”中提质)(一)教师团队:关注“静心学习”,专注“潜心育人”,注重“求真务实”(1)静心学习,筑梦校园,培育学习团队;开展教师教育人生提升修炼活动,让教师筑梦校园,静心学习,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同时也通过教师团队学习,在学生中起潜移默化作用,营造师生共学氛围。
①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一日常规》等行为规范,提高教师职业规范意识。
②开展教师读懂教材活动,要求教师不但掌握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读1-6年级所教学科教材,全盘了解教材编写体系,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上下大功夫。
(2)潜心育人,逐梦校园,打造追梦团队;实干创实绩。
只有脚踏实地,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抓实干,让教师心中有学生,真正为学生发展着想,脚踏实地,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追逐教育梦想。
(3)专注发展,合作圆梦,成就高效团队;一个优秀的教师能教好一门学科,带好一个班,但一个合作的团队却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开拓出更广的天空,受益的不仅是孩子、学校,更会惠及每一位教师,带来良性循环。
学校将采取全体成员密切协作,打团体战的策略。
具体地说,一是利用成绩分析会、经验交流会等分析各学科间的渗透作用和各任课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对学生多方面的影响,启发他们的协作意识,增强他们相互合作的意愿;二是我校将对各科每天的作业量和自习辅导都制订明确的规范,在管理措施上进行调控;三是在制定工作奖励措施时,我们淡化单科独进,适度缩小单科平均名次奖的差距,增加班级、年级整体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奖,增强任课教师间协作与配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争先为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献计献策多作贡献,形成了教师群体的1+1>2的整体教育合力。
(4)心有大爱,不忘初心,凝聚爱心团队;心有大爱,眼中的孩子都是可爱的,那么我们才会蹲下身来看孩子,才会改变师生间猫与老鼠的关系,也才会真正担起肩上的责任,踏踏实实地把教书育人。
开展以“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大智无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促使教师做一个心有大爱、行有大德、敢负大责、满怀大智的合格教师。
(二)学生团队:关注“乐于学习”,专注“学习习惯”,注重“奋搏进取”1、组建“组学团队”,促进“后进生”提质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组学团队”,把学习尖子与后进生进行组学组队,让尖子生在学习任务上进行督查,对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对学习内容进行辅导,对学习品质进行熏陶,以促进后进生的全面提高;同时,分期中期末两个时间段对组学团队进行考核,对优秀组学团队进行表彰,以激发组学团队的兴趣,维持组学团队的持久发力。
2、进行“游戏组团”,在学习游戏中提质以少先队活动为平台,开展如“诗词大赛”、“听写大赛”等学习游戏,各班组建游戏团队进行PK,用赛事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赛事中成长。
3、打磨“互学团队”,在互学竞争中提质我们的“互学团队”,不是让优等生帮学困生,而是让同学间相互组建团队,成为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这种团队,可以是成绩优秀和优秀的组建团队,也可以是成绩后进和后进组建团队。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成绩优秀的与成绩后进的之间的差距太大,而差距大导致一方高高在上,对后进生不屑一顾,语气也不可能友善,态度也比较生硬,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后进生的自卑感更重,根本谈不上通过互帮的形式使后进生进步。
而让成绩相当的互相结团队,由于两者之间的知识差距不是很大,这样会使他们之间无形的产生一种竞争激励的欣喜和成就感,会自觉地不厌其烦地去相互竞争,加之,在他们相互有进步时,及时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小奖品奖励,这样一来双方的学习兴趣就会更高,成绩就会大幅进步。
二、注重“务实创新”,聚焦“高效课堂”,追求“轻负高质”;(聚焦“高效课堂”,在“务实创新”中提质)1、聚焦“高效课堂”,科学执教,向效率要质量深入课堂,了解教师们的授课情况,围绕规范教学管理流程,制定检查管理细则,落实管理举措,强化教学管理实效性,狠抓常规管理,切实监督、指导教师们在教学上的备、批、辅、考等工作。
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1)规范备课检查管理,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2)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打造高质的有效课堂;(3)规范作业批改管理,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4)规范自习课的管理,提高学生自习的效率;(5)规范各类考试管理,提高检测反馈的时效;(6)规范教学评优管理,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7)规范校本教研管理,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8)规范读书工程的管理,奠基学生终生文学素养;2、专注“童趣课堂”,创新教学,在创新中提质开展“童趣课堂”教学尝试,挖掘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素材,加强学生生活与课堂的联系,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改变以往课堂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现状;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教师提出预习、复习等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的养成,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课上只有少数学生跟着老师转,而多数学生旁听的弊端,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得到了提高;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提高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设备的使用率;整合图书资源,切实提高图书使用效益。
3、深化内涵管理,探索举措,向管理要质量深化教学质量提升的内涵管理,落实五个探索举措:教学最优策略的探索、童趣课堂的探索、备课有效途径的探索、有效作业手段的探索、考试考评反馈有效性的探索。
建立质量分析制度,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进行质量分析,通过对试卷的简要分析,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失分率较高试题的原因,教师要进行认真分析,质量分析后,由领导小组会同相关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打造“童趣校园”,引领“师生发展”,促进“内涵提升”;1、开展童趣校园建设活动,滋养童心;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让校园环境充满童趣,成为学生乐于停留的地方;用洋溢童真的作品去装饰教室、楼道,让学生喜闻乐见。
2、开展洋溢童趣的师生行为养成,激活童趣。
(1)精心组织,积极开展“阳光校园、活力少年”为主题的“校园小歌手”、“校园小书法家”、“校园小画家”、“校园小作家”、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比赛等系列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
(2)开展师生“亲子活动”,让童心飞扬。
3、开展构建童趣课堂的研究与实施活动,呵护童真;用学生的视角去研究教材文本,去设计教学活动,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在课堂上施展个性、闪现童真。
四、强化“科研兴校”,浓郁“文化引领”,提升“教学效益”本校将引领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和高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开展备课有效途径研究、有效作业手段研究,提升教师职业智慧。
同时,引领教师进行反思活动,时时思考,时时改进,时时总结。
不断总结得失之处,以便更好的提升课堂质量。
对专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在反思内容上提出不同要求。
对自我关注较多的教师,引导他们更多地对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关注教学任务的教师,引导他们将反思重点放在关注学生上。
每月进行一次专项检查,通过检查使反思落到实处,通过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开展教学最优策略的教研、课堂教学改革的教研、备课有效途径的教研、有效作业手段的教研、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教研。
2.开展“文化引领、读书工程”:(1)开放图书室,开设阅读指导课,设立读书节;进一步完善各班图书角,设立图书协管员定期分发图书的办法,来增加图书借阅量,以高学生的阅读量,通过阅读扩大识字量。
(2)开展“师生共读”、“好书推荐”、“悦读等级考核”等系列活动;明确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通过开展阅读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3.开展《新秀工程》和《名优工程》活动:新秀工程:青年教师的“五个一”活动(一篇教学课例,一个学科课件,一堂汇报课,一本教学反思,一篇获奖的教学论文);名优工程:中年教师的“七个一”活动(一项课题研究,一堂优质课,一篇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一个个人博客,一个优秀课件,一本特色教案,一本学习笔记)。
五、细化“辅导时间”,实行“分级辅导”,提高“辅导效率”以往的辅导重在培优辅差,只顾两头而少顾中间,只关注少数而忽视大数。
其实,位居中间的学生却往往有巨大的潜力,会该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为此,本学期的学生辅导,我校将细化“辅导时间”,实行“分级辅导”,在做好抓两头的培优辅差同时,将重点关注中间学生的辅导研究上,以提高“辅导效率”。
第一、建立档案。
根据考试分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后进生名单,建立档案。
第二、任课教师必须对班上的学困生心中有数,教学中要分层次。
第三、督促班主任召集本班学科教师协调好辅导时间,掌握学生离校的远近,把握好辅导时间,保证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补上所不懂的内容,又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承受能力。
六、密切“家校联动”,强化“家庭监督”,保证“作业质量”我校教师反映,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能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但家庭作业就不做或者做得不好,特别是周末的作业情况更严重,为防止5+2=0的结果。
学校将利用家长会、教师家访、家长微信群等联系方法,随时和家长联系,多与家长沟通,达到家校联动,共同监督帮助孩子认真学习,完成好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七、落实“养成教育”,追求“个性发展”,聚焦“和谐发展”1、加强德育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活动。
充分利用好升旗仪式,重大节日主题活动等德育阵地,营造健康生动、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搭建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
2、以“争创星级文明班,争做文明好少年”为抓手,深入开展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特别是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努力创设一个“我成长、我快乐”的成长环境,使学校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3、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抓手,以创建走廊文化、班级文化为依托,以少先队活动、心理辅导平台、班队课等为主要活动形式,着力构建和谐、人文、书香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