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一)
摘要介绍了棉花蚜虫的越冬寄主,分析了棉蚜消长因素,提出了棉蚜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棉蚜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蚜;越冬寄主;消长因素;防治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棉区棉蚜已成为主要防治对象。
在过去20多年中棉蚜出现多次大范围的大发生,给农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究其原因:新疆棉区种植结构单一,作物结构不合理,棉花与其他作物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田间生态脆弱,天敌繁殖空间有限,影响其种群的发展;防治措施以及防治药剂的选择不当,造成棉田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降低,天敌数量不断下降。
现将棉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棉花蚜虫越冬寄主
新疆棉区危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棉黑蚜、棉长管蚜、拐枣蚜、桃蚜、菜豆蚜。
属同翅目,蚜科。
棉蚜又名腻虫、蜜虫、油虫、油旱等1,2]。
棉蚜属多食性害虫,已记载的寄主植物有285种,属于75科。
第1寄主(又叫越冬寄主)阿拉尔地区棉蚜的越冬场所为居室、温室及塑料大棚内的花卉和蔬菜等。
棉蚜主要以孤雌胎生蚜进行同寄主和异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史。
尚可在冬季冷藏的石榴、花椒、菊花等寄主产卵越冬进行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史。
棉蚜室外寄主如黄金树、石榴、核桃、葡萄等上的棉蚜卵可以越冬进行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史3,4]。
第2寄主(又名侨居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植物。
2棉蚜消长因素
阿拉尔地区棉蚜群消长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害虫的天敌昆虫(瓢虫、草蛉、寄生蜂、食蚜蝇)和蜘蛛;人为的不利影响,如乱用杀虫剂,也会导致棉蚜的猖獗发生。
年际间影响棉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棉蚜发生期间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期,天敌的出现期和数量,以及天敌与高温天气单因素或多因素作用。
一般春秋两季棉蚜体色以墨绿色为多,夏季黄色增多。
当6月棉田棉蚜有墨绿色和黄色混合发生,则当年棉蚜发生重。
当6月上旬棉田有蚜株率10%以下,有翅蚜株率在10%以上;6月中旬有蚜株率30%~50%,有翅株率在30%以上;6月下旬有蚜株率、有翅蚜株率在80%以上时,当年发生重。
在一定基数条件下,4~6月温湿度变化是当年棉蚜发生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这个时期气温适宜(多在23~27℃)、天敌数量不大,棉蚜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
25℃种群增长率最高,平均气温高于29℃对棉蚜有抑制作用;气温23~27℃,相对湿度40%~60%,此气候条件为棉蚜个体发育和种群的扩散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适宜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
因此,做好4~6月温度、湿度和检测对棉蚜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