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浅论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浅论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代西方经济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
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经济模型,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进行决策和预测。

关键词:经济学数学模型应用
在经济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数学经济建模更是无处不在。

如生产厂家可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方式、交货地点等要求,根据快速报价系统(根据厂家各种资源、产品工艺流程、生产成本及客户需求等数据进行数学经济建模)与客户进行商业谈判。

一、数学经济模型及其重要性
数学经济模型可以按变量的性质分成两类,即概率型和确定型。

概率型的模型处理具有随机性情况的模型,确定型的模型则能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法则,精确地对一种特定情况的结果做出判断。

由于数学分支很多,加之相互交叉渗透,又派生出许多分支,所以一个给定的经济问题有时能用一种以上的数学方法去对它进行描述和解释。

具体建立什么类型的模型,既要视问题而定,又要因人而异。

要看自己比较熟悉精通哪门学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数学并不能直接处理经济领域的客观情况。

为了能用数学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是为了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的数学刻划。

或者说,数学经济建模就是为了经济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
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的刻划。

而现代世界发展史证实其经济发展速度与数学经济建模的密切关系。

数学经济建模促进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现实的生产效率。

在经济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数学经济建模更是无处不在。

如生产厂家可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方式、交货地点等要求,根据快速报价系统与客户进行商业谈判。

二、构建经济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了解熟悉实际问题,以及与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

2.通过假设把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明确模型中诸多的影响因素,用数量和参数来表示这些因素。

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描述问题中变量参数之问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构架出一个初步的数学模型。

然后,再通过不断地调整假设使建立的模型尽可能地接近实际,从而得到比较满意的结论。

3.使用已知数据,观测数据或者实际问题的有关背景知识对所建模型中的参数给出估计值。

4.运行所得到的模型。

把模型的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分析比较。

如果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模型是符合实际问题的。

我们可以将它用于对实际问题进一步的分析或者预测;如果模型的结果与实际观测不一致,不能将所得的模型应用于所研究的实际问题。

此时需要回头检查模型的组建是否有问题。

问题的假使是否恰当,是否忽略了不应该忽略的因
素或者还保留着不应该保留的因素。

并对模型进行必要的调整修正。

重复前面的建模过程,直到建立出一个经检验符合实际问题的模型为止。

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是从实际中得来,又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

三、应用实例
商品提价问题的数学模型:
1.问题
商场经营者即要考虑商品的销售额、销售量。

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在短期内获得最大利润。

这个问题与商场经营的商品的定价有直接关系。

定价低、销售量大、但利润小;定价高、利润大但销售量减少。

下面研究在销售总收入有限制的情况下.商品的最高定价问题。

2.实例分析
某商场销售某种商品单价25元。

每年可销售3万件。

设该商品每件提价1元。

销售量减少0.1万件。

要使总销售收入不少于75万元。

求该商品的最高提价。

解:设最高提价为X元。

提价后的商品单价为(25+x)元
提价后的销售量为(30000-1000X/1)件
则(25+x)(30000-1000X/1)≥750000
(25+x)(30-x)≥750[摘要]本文从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出发,介绍了数学经济模型及其重要性,讨论了经济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分析
了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局限性,这对在研充经济学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即提价最高不能超过5元。

四、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经济学不是数学,重要的是经济思想。

数学只是一种分析工具数学作为工具和方法必须在经济理论的合理框架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而不能将之替代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和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如果本末倒置,过度地依靠数学,不加限制地“数学化很可能阉割经济学的本质,以至损害经济思想,甚至会导致我们走入幻想,误入歧途。

因为:
1.经济学不是数学概念和模型的简单汇集。

不是去开拓数学前沿而是借助它来分析、解析经济现象,数学只是一种应用工具。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人类活动中有关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理论。

而人类活动受道德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制度诸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像自然界一样是完全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出来。

把经济学变为系列抽象假定、复杂公式的科学。

实际上忽视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特性,失去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人文性和真正的科学性。

2.经济理论的发展要从自身独有的研究视角出发,去研究、分析现实经济活动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经济学中运用的任何数学方法,离不开一定的假设条件,它不是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场所,而是有条件适用于特定的领域在实际生活中社会的历史的心理的等非制度因素很可能被忽视而漏掉。

这将会导致理论指导现实的失败。

3.数学计量分析方法只是执行经济理论方法的工具之一,而不是惟一的工具。

经济学过分对数学的依赖会导致经济研究的资源误置和经济研究向度的单一化,从而不利于经济学的发展。

4.数学经济建模应用非常广泛,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并对许多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如节省开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

尤其是对未来可以预测和估计,对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蓬勃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目前尚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建模方法和技巧。

这既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又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我们要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多实践、多体会,使数学经济建模为我国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红伟.商场经营管理中的几个数学模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