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描述的方法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描述的方法
第 ’ 卷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 + 资源与产业 !""# 年 )" 月+ + + + + + + + + + + + + + + + + ],JAB]Z,J ^ =I_BJT]=,J
\:18 ’ I:8 % A9M8 !""#
资 源 评 价
[#] 。 成
)(’& 年提出:流动单元是垂向及侧向上连续、影响流
[!] 体流 动 体 。
流动单元的研究规模介于砂体规模与微观孔隙规 模之间。它不同于砂体结构,亦有别于岩石物理参数 的分布模型。流动单元建立的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 质模型,不仅能客观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特征,而且能 描述到最小一级分隔体。它可以把一个储集体划分为 若干个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各异的流动单元。在同一 流动单元内部,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相同,不同 流动单元间则表现在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差 异 性
年指出流动单元是指沉积体系内部按地下水动力条件
[%] 进一步划分的建筑块体 。李阳在 !""% 年指出流动
单元一般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岩性或物性隔挡层 为 边 界,内部具有相似岩石物理特征和流体渗流能力、在
流动单元是油藏描述和表征的最基本单元。流动 单元的研究是深化和发展油藏表征的关键,为揭示陆
收稿日期:!""# $ "% $ "& ;修订日期:!""# $ "’ $ !( ;责任编辑:戚开静。 第一作者简介:周金应( )(’* —+ )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藏数值模拟与油藏工程计算研究。 ,-./01:220340356 )#78 9:.
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储集体,对于内部无隔挡层的韵律
[#] 性储集层则视为流动单元复合体 。
由此可见,流动单元是一种特殊的储集体单元, 表现在一是流动单元的岩石物理性质和渗流能力均相 似;二是流动单元可以为同一时间单元或沉积单元, 也可 以 为 不 同 时 间 单 元 或 沉 积 单 元 联 合、 复 合 而
第) 期
周金应等: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描述的方法
’*
相断陷湖盆复杂储集层的非均质性提供更加有效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因此,深化流动单元研究,揭示剩 余油的分布规律,深化和发展陆相断陷湖盆开发地质 [!, "] 。 学理论 和 方 法,有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和 实 用 价 值 ["] 流动单元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评 价储集层,预测储集层分布;深化储集层非均质性认 识;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确定剩余油分布和调 整挖潜对象。 李阳在流动单元研究过程中认为流动单元的研究 应包括高分 辨 率 层 序 地 层 分 析、井 间 地 震、核 磁 测 井、成像测井、储集体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流动 单元识别和对比、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分析、流体 性质分析、流动单元综合评价和流动单元模式、油藏 开发动态、流动单元中剩余油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 。 等,并给出了流动单元的研究流程(图 # )
[ "’ ] 机理和分布规律相似 。
(’)
! ) 注水见效特征:好的流动单元通常注水见效 快,而差的流动单元往往注水见效慢,油田在开发过 程中常采用示踪剂研究井间流动单元的对应关系。 % ) 渗流特征:同一流动单元内储层孔隙候道网 络体系流体的渗流特征和渗流场多为一致,而不同流 动单元则有各自的区别。
图 #- 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流程
C;
资源与产业
由上( " ) 式可以得到:
!;;( 年
! ) 物性标志:在流动单元研究中,如果岩性差 异不明显,物性差异成为划分和识别流动单元的主要 标志,但这种物性差异分解面必须有相当的空间连续 [ "" ] 。 分布范围,才能作为流动单元划分的隔挡层 !# !# !$ 测井曲线标志 " ) 微电极曲线特征:微电极测井是一种用来划 分渗透性地层的重要手段,幅度差异的大小可以用来 划分流动单元,但还必须考虑注水对微电极的影响。 ! ) !" 和 #$ 曲线特征:利用 !" 和 #$ 曲线可以 识别地层中的岩性,若岩性有较大的差别,可以定为 不同的流动单元,但用 !" 和 #$ 曲线识别和划分流 动单元的精度较低。 % ) %& 曲线特征:因声波测井能够识别储集体的 物性,故可用该曲线进行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 一般流动单元的测井曲线特征是:流动单元分界 处测井曲线发生突变;流动单元内部测井曲线相对稳 定;垂向上相邻流动单元的测井 数 值 有 一 定 变 化 幅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描述的方法
周金应,李治平,谷丽冰,张世浩
( 中国地质大学 沉积盆地与能源地质实验室,北京+ )"""’7 ) 摘+ 要:通过对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流程的再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 志,提出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对青海油田砂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 分,将该油田划分为 % 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 其与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关系,并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及物性特征参数。 关键词:流动单元;储集层特征;层带流动指标 ;<=;储层建模 中图分类号:>#)’8 )7+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7 $ !*#* ( !""# ) "% $ ""’’ $ "*
?@ 流动单元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自 )(’* 年 Z8 D8 @N/K3 提 出 流 动 单 元 概 念 以 来, 许多学者都用这一概念开展油藏地质表征研究。不同 的学者对此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N/K3 最早提出的流 动单元的概念为:垂向及侧向上连续、具有相似渗透
[)] 率、孔隙度和层面特征的 储 集 带 。 [8 C8 ,H/3SO 在
[ "!&"% ] 度 。
如果渗透率( ( ) 以 ): 为单位,则可以定义如 下参数指标: 储层质量指标:$23 + ; 4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标准化孔隙度指标:! 5 + ! * ( " 3 ! * ) 流动层带指标:,63 + " $23 + 。 !5 , ! " ! - ./
[&] 。 上
C8 A8 ?./NPR1N 在 )((7 年提出:流动单元是给定岩石
[7] 中水力 特 征 相 似 的 层 段 。我 国 学 者 裘 怿 楠 先 生 在
)((# 年认为流动单元是因储集层非均质性的隔挡及窜 流旁通条件,使注入水沿地质结构引起的一定途径驱
[*] 油,并自然形成的流 体 流 动 通 道 。焦 养 泉 在 )((’
! ( + ";"’ ( ,63 ) ! $ ,两边取对数得: ! <.8 ( ) <.8 ! $ 7 <.8 ( ";"’ ( ,63) ) 。 % %
!# !# %$ 开发标志 " ) 水淹特征:同一流动单元一般具有一致的水 淹特征,而不同的流动单元内部水淹特征应有明显的 特征,水淹特征相似,表明该流动单元内剩余油形成
!
对式( ! ) 两边取对数得: <.8 $23 + <.8 ! 5 = <.8 ,63 。 (%) 由( % ) 式可知:在 $23 与 ! 5 双对数关系图上, 具有相等的 ,63 值的所有样品将落在斜率为 " 的一条 直线上,具有不等的 ,63 值的样品将落在相互平行的 直线上。>)50?@<0 认为 ,63 值相同的样品具有相同的 孔喉特征,属于同一个流动单元。 将( ! ) 式代入( " ) 式,可以得到: !* ! ( + ";"’ ( ,63 ) !; (" 3 !* ) !* 令 !$ + ! ,可以得到: (" 3 !* )
!"# $#!"%& ’%( !"# &)*)+)%, -,& &#+.()/!)%, %’ (#+#(*%)( ’0%1 2,)! <@AB C03-4035,D= <E0-F035,GB D0-H035,<@?IG JE0-E/:
( !"#$%"&’()* +(,$& (&# -&").* /"010.* 2(30)(’0)*,45$&( 6&$7"),$’* 08 /"0,9$"&9",,+"$:$&.+ )"""’7 ,45$&() -3456785:?99:KL035 M: MEN KN-/3/14O0O :3 MEN 9:39NFM, KNON/K9E .N/3035 /3L KNON/K9E FK:9NOO :P P1:Q R30M,ME0O F/FNK OMRL0NO MEN H/O09 9E/K/9MNK0OM09O /3L 0LN3M0P09/M0:3 ./KS :P P1:Q R30M8 TEN O/3LOM:3N KNONKU:0K :P V035E/0 :01P0N1L 0O L0U0LNL 03M: P0UN P1:Q R30M M4FNO H4 RO035 MEN 1:5 L/M/ /3L MEN FE4O09/1 FK:FNKM4 9E/K/9MNK0OM09O :P P1:Q R30M /KN /3/14WNL MK/0MO :P L0PPNKN3M 1NUN1 P1:Q R30M, LNO9K0HNO MEN KN1/M0:3OE0F HNMQNN3 03 ME0O F/FNKX TE0O F/FNK 011ROMK/MNO MEN L0OMK0HRM0:3, P1:Q R30M :P ONL0.N3M/K4 .09K:P/90NO, 0.FNKU0:RO /3L 03MNK9/1/MNL HNL, /3L 50UNO MEN 9E/K/9MNK0OM09 F/K/.NMNKO :P L0PPNKN3M P1:Q R30M /3L FE4O09/1 FK:FNKM4 /O QN118 9:; <=6>4:P1:Q R30M;KNONKU:0K 9E/K/9MNK0OM09O;P1:Q W:3N 03LNY( ;<=) ;KNONKU:0K .:LN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