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PPT)ppt
【一】分布
•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 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 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二】语言
•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
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
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
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
努
” 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
说“拉
珈”语,属壮侗语族。
• 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 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 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 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习俗
• 瑶族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 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 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 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 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铜鼓舞
长Hale Waihona Puke 舞蜡染挑花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挑花、刺绣、织锦、 竹编、雕刻、绘画、打造等,形式多样, 内涵丰富,其中尤以蜡染、挑花出名。
【五】风俗习惯重要节日
• 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 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 等喜爱吃腌制食品。
• “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 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 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 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 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 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 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 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
•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 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 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 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 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
• 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 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
• 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隔 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 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 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保佑 赐福。
SUCCESS
THANK YOU
2020/1/7
瑶族礼仪及禁忌
• 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 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
• 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 • 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 • 忌讳衣裤当户晒。 • 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
• 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 • 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
被认为傲慢无礼。 •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骑马者,见到
•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 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 红薯糖、蜂糖等。
•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 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 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 做染色花饭吃。
瑶族的成人礼——度介
• 度戒是瑶族男人的成人仪式,是瑶族特有 一种习俗,是瑶族男人成长程中不可少的 神圣一课,比娶新嫁女还要隆重。男孩长 到10岁时父母就请识字先生推算吉利年份 来给他度戒,决定度戒年后,父母提前一 两年为度戒作准备,并在度戒年内确定度 戒的具体时间。时间确定后又请师父,师 父越多越好。度戒前男孩要蒙被入睡5天, 等到度戒仪式时才能出门。
牛节
• 牛节这天,禁用牛一天,不能对牛高声吆喝,更 不能用鞭、棍打牛。广西田林潞城一带瑶族,牛 节这天,各家各户要杀鸡、杀鸭、捡田螺、捉泥 鳅来祭祀牛栏。将牛鼻圈脱下,连同3块石头、3 个桃子、1个小稻草人(象征牧童)装进竹篓挂在 牛栏上,俗称"保牛魂"。广西富川一带,人们用 酒和鸡蛋拌饲料喂牛,将牛赶到水草最好的地方 去放牧,众人则坐在草地上品尝从家里带来的食 品。傍晚,将牛洗刷得干干净净,才赶牛回家。 牛回栏后,人们点香放鞭炮,祭祀牛神,祝福牛 无灾无难。广西桂平一带的瑶族,家家户户用新 鲜芒叶包五色糯米饭,拿到牛栏前供祭,烧香拜 祭牛神,祈求耕牛无灾无难,六畜兴旺,五谷丰 登。然后将糯米饭喂牛。
多通汉语、壮
语,无本民族文字,
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
丰富。
【三】支系
茶
布努瑶
山
瑶
平地瑶
盘 瑶 中 的 过 山 瑶 婚 庆
盘 瑶 中 的 排 瑶
【四】文化艺术
• 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 大型舞蹈。民间盛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 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 祖公舞、功曹舞、藤拐舞等数十种。
太阳尚未出来,仪式便已开始。主师父先替男孩诵 经做法事,然后身着红袍的引教师指导男孩穿上其 同样的神袍,系红腰带,头戴瑶族的“上元”圣像。 引教师把一条红布条的一端系在自己腰上,把另一 端系在男孩的腰上,象征着徒弟象婴儿一样尚未分 娩离开母体。引教师拿着神剑和神咒引领男孩走向 度戒场院,路上引教师还拿出早准备好的小钱给挡 路人,以求买路放行。到了天台后,引教师又领着 男孩在天台下从左到右转3圈,然后手持树叶神咒首先 从正面的梯爬上天台,口中念念有词,下来把男孩 领到天台的戒桌,解开系着的红布条,表示婴儿从 娘体分娩。并给男孩讲誓言,拜叩完后将木梯撤掉。 男孩对天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不奸女 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发誓完毕,由 师傅用一个三角形的印章在男孩手上打上一个红色 印记,至此度戒仪式结束。
•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 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 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 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 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 结婚的。
瑶 族 婚 礼
节日
•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 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 清明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