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0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
第10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
4.过氧化氢消毒 过氧化氢消毒
不是对所有的微生物都起作用。 不是对所有的微生物都起作用。
?
很多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都有过氧化氢酶。 很多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都有过氧化氢酶。 可用于净化程度高的饮用水消毒。 可用于净化程度高的饮用水消毒。
5.紫外辐射消毒 紫外辐射消毒
费用高,水中物质产生干扰作用, 费用高,水中物质产生干扰作用,只适用于优质水和纯水 的消毒。 的消毒。
3.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 费用高于加氯消毒。 ①费用高于加氯消毒。
②臭氧的杀菌能力在投加量超过某一数量后才显现。? 臭氧的杀菌能力在投加量超过某一数量后才显现。 臭氧先消耗于氧化还原有机物,而后消耗于杀菌。 臭氧先消耗于氧化还原有机物,而后消耗于杀菌。 ③杀菌速率高于氯气 优点: 优点: 没有异味 提高溶解氧 没有有害物质产生 有些不可降解的有机物, 有些不可降解的有机物,在臭氧氧化之后转化为可降 解有机物,可用生物法去除。 解有机物,可用生物法去除。
• 生物处理的水质要求表
好氧生物处理 氧气 温度℃ 温度℃ pH BOD5 BOD:N:P : : 需 10~40 6~9 厌氧生物处理 不需 30~40 6.5~7.5 只代表常用的中 温细菌特点 备注
500~1500mg/L 之 间 , 不 低 于 1500 mg/L 以上 50~100mg/L 100:5:1 : : :5: (350~500) :1 ) : 工业废水常需要 额外补充氮磷源
有关污废水中的毒物种类及浓度限制可参阅课本127、128表6-11、表6-12内容。
第二节 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问题
• 我国目前水源水预处理的主要目标仍是有机物和 我国目前水源水预处理的主要目标仍是有机物和 氨氮,通过硝化作用只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氨氮,通过硝化作用只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没 有根本上将氮从水中去掉,只是转化氮的形态 转化氮的形态, 有根本上将氮从水中去掉,只是转化氮的形态, 总氮量没有减少。因此需要用反硝化 反硝化将硝酸盐还 总氮量没有减少。因此需要用反硝化将硝酸盐还 原为氮气溢出水中到大气。 原为氮气溢出水中到大气。
• 水源水预处理的运行条件
微污染水源水是一个贫营养的生态环境, 微污染水源水是一个贫营养的生态环境,在其中 贫营养的生态环境 生长的微生物群落与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 群落不同。 群落不同。需要一个由适应贫营养的微生物组成 的生态系统。 的生态系统。 生物膜法能截留微生物和有机物 截留微生物和有机物, 生物膜法能截留微生物和有机物,保证处理系统 中有足够的微生物群落, 中有足够的微生物群落,达到高效降解有机物和 去除氨氮。 去除氨氮。 活性污泥法较难保持 所以预处理都用生物膜法。 难保持, 活性污泥法较难保持,所以预处理都用生物膜法。
• 提问:硝化脱氮时有时需要补碱(NaHCO3或NaOH)? 提问:硝化脱氮时有时需要补碱( • 硝化作用消耗碱(NH4+、CO32-),水pH下降;补充 硝化作用消耗碱( ),水 下降; 下降 碳源、升高pH 碳源、升高 • 提问:硝化菌世代周期长,容易从活性污泥系统中被 提问:硝化菌世代周期长, 洗掉,如何解决? 洗掉,如何解决? • 挂生物膜或投加悬浮填料 • 定期投菌
一、微生物脱氮工艺
• 活性污泥法典型工艺 活性污泥法典型工艺——A/O工艺(缺氧、好氧工艺) 工艺(缺氧、好氧工艺) 工艺
?
回流 废 水 缺 氧 反 硝 化 沉淀池1 沉淀池 好 氧 脱 碳 好 氧 硝 化 沉淀池 出水
缺氧活性污泥回流
好氧活性污泥回流
A/O脱氮工艺 A/O脱氮工艺
脱氮原理 • 硝化阶段
部分回流 做种
乙酸 P 聚P 聚磷菌
2.工艺简介
• 常见的脱磷工艺如下图所示 进 水 出 水
部分污泥回流接种 厌氧 放磷 好氧 聚磷 沉淀 脱磷
剩余污 泥处理
四、用生物法处理废水对水质的要求
• 由于生物法中的各种微生物生长与水质关系密切, 由于生物法中的各种微生物生长与水质关系密切,因而必须控制适宜的 水质指标以保证微生物能够正常的生长和工作。 水质指标以保证微生物能够正常的生长和工作。
脱氮原理
• 缺氧反硝化 • 细菌:反硝化细菌(兼性厌氧菌) 细菌:反硝化细菌(兼性厌氧菌) • 反应:NO3-—N反硝化还原为N2,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 反应: 反硝化还原为 还原为N • 碳源:原水中BOD 碳源:原水中BOD • 硝酸盐来源:回流出水中的硝化产物 硝酸盐来源 来源:
• 好氧脱碳硝化 • 脱碳 脱碳——氧化去除 氧化去除BOD 氧化去除 好氧有机物呼吸的细菌, • 脱碳菌 脱碳菌——好氧有机物呼吸的细菌,以有机物为碳源 好氧有机物呼吸的细菌 • 硝化菌——好氧氨盐呼吸的细菌,以碳酸盐为碳源 硝化菌 好氧氨盐呼吸的细菌, 好氧氨盐呼吸的细菌 • (NH4+→NO2-→NO3-) • 提问:为什么先脱碳、后脱氮? 提问:为什么先脱碳、后脱氮? • 硝化菌的碳源是脱碳菌的代谢产物; 硝化菌的碳源是脱碳菌的代谢产物; • 有机碳源丰富时,脱碳菌世代周期短生长迅速 ,硝化 有机碳源丰富时, 菌氧利用不足,生长缓慢; 菌氧利用不足,生长缓慢;
第四章 污水深度处理
• 脱氮、除磷工艺与微生物学原理 脱氮、 • 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问题 • 饮用水的消毒及其微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微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原理
污水一级处理:除去废水中的砂砾及大的悬浮固体 污水二级处理—生物处理:去除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 去除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
去除COD70~90%,去除 ~ %,去除BOD590%以上。同时产生 %,去除 去除 %以上。 NH3-N NO3--N PO43SO42其中25 的氮和19 左右的磷被微生物吸收合成细胞, 25% 19% 其中25%的氮和19%左右的磷被微生物吸收合成细胞,通过排 泥得到去除。 泥得到去除。
•
1.微生物除磷原理 .
• 依靠聚磷菌(兼性厌氧菌)聚磷,再从水中除去这些 依靠聚磷菌(兼性厌氧菌)聚磷, 聚磷菌 细菌。 细菌。
• 好氧时:大量繁殖(消耗好氧状态能源 好氧时:大量繁殖(消耗好氧状态能源——聚β-羟基丁二酸 好氧状态能源 聚 羟基丁二酸
)), (PHB)), )) • 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贮备厌氧状态能源——多聚磷酸盐颗粒 即 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贮备厌氧状态能源 多聚磷酸盐颗粒(即 厌氧状态能源 多聚磷酸盐颗粒 异染颗粒) 异染颗粒 );
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普遍比异养菌的世代时间长, 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普遍比异养菌的世代时间长,为了硝化 作用彻底,保证有足够数量活性强的硝化细菌。 作用彻底,保证有足够数量活性强的硝化细菌。 ①污泥龄 • 定义为每日新增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 定义为每日新增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 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 反映了活性污泥吸附有机物以后,进行稳定氧化的时间长短。 反映了活性污泥吸附有机物以后,进行稳定氧化的时间长短。 稳定氧化的时间长短 • 污泥龄越长,有机物氧化稳定得越彻底,处理效果越好,剩 污泥龄越长,有机物氧化稳定得越彻底,处理效果越好, 余污泥量越少。 余污泥量越少。 • 但是污泥龄也不能太长,否则污泥会老化,影响沉淀效果。 但是污泥龄也不能太长,否则污泥会老化,影响沉淀效果。 • 污泥龄不能短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世代时间,否则曝气池 污泥龄不能短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中的污泥会都消失。 中的污泥会都消失。
• 厌氧时:正相反 厌氧时:正相反——不繁殖,释放磷酸盐于体外(产生能量供 释放磷酸盐于体外(
其储备消耗好氧状态能源 储备消耗好氧状态能源——PHB)。 消耗好氧状态能源 )
有机基质 厌氧区 产酸菌 好氧区
大部分 (P)去除 ) 水中P 水中P
聚P 聚P 聚P 聚P
PHB 聚磷菌 O2 PHB 聚磷菌 聚P 聚磷菌
运行阶段 运行操作 反应 氧气 pH 温度 曝气时间
硝化阶段 NH3→NO3-
-
反硝化阶段 NO3-→N2 低溶解氧 7~8 ~ 20~30℃ ~ ℃ 30h
二、微生物除磷原理、工艺及其微生物
• ( BOD:N:P)100:5:1——微生物除碳的同时吸收磷元素 : : ) : : 微生物除碳的同时吸收磷元素 用以合成细胞物质和合成ATP等, 但只去除污水中约 %左右 用以合成细胞物质和合成 等 但只去除污水中约19% 的磷。某些高含磷废水中残留的磷还相当高, 的磷 。某些高含磷废水中残留的磷还相当高 ,故需用除磷工艺 处理。 处理。
第三节 饮用水的消毒及其微生物学效应 • 消毒方法
1.煮沸法 煮沸法
最原始的方法,简单有效。 最原始的方法,简单有效。 机理:直接快速破坏病原菌的蛋白质, 机理:直接快速破坏病原菌的蛋白质,使其凝固 发生不可逆变性。 发生不可逆变性。
2.加氯消毒 加氯消毒
我国水厂仍用氯消毒。 我国水厂仍用氯消毒。 国外用二氧化氯或臭氧消毒。 国外用二氧化氯或臭氧消毒。 机理:次氯酸可破坏细菌细胞质膜, 机理:次氯酸可破坏细菌细胞质膜,进入菌体内的次氯酸 与菌体蛋白、酶蛋白中的氨基和巯基反应而达到杀菌作用。 与菌体蛋白、酶蛋白中的氨基和巯基反应而达到杀菌作用。
6.微电解消毒 微电解消毒
微电解水产生活性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可杀死细菌。 微电解水产生活性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可杀死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