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1112020068)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science to study resources type, quantity, quality, distribu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 i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using econom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harvest,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provide sufficient amount of raw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health care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ossess theory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kills.2、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

掌握药用植物的资源化学和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药材的品质形成及影响因素。

掌握道地药材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变迁与发展。

掌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材规范化种(养)植(殖)的技术要求及认证标准。

掌握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了解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and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species,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methods. Basic theory of resources chemistry and chemotaxonomy of plant. Forming of the quali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influence factors.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o-authentic Chinese crude drugs,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ir formati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 Master the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of normalized planting and raising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aster the methods and means for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Understand the basic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3、学分:34、学时:515、性质:必修课6、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郭巧生主编《药用植物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8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3月。

主要参考书:段金廒、周荣汉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1月;王文全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3学时)[基本内容]1.中药资源的概念、范畴、特征及作用2.中药资源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3.中药资源学的范围和任务4.中药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5.中药资源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要求]1.掌握“资源”、“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的含义;掌握中药资源的特征。

2.熟悉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3.了解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4.明确中药资源学的学习任务。

5. 了解中药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中药资源的种类(1.5学时)[基本内容]1.药用植物资源种类2.药用动物资源种类3.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我国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资源的种类和组成。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分布和区划(1.5学时)[基本内容]1.中国地势和气候特点2.中药资源分布概况3.中药资源区划[基本要求]1. 了解我国地势和气候特点,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概况,熟悉各分布区的资源优势。

2. 了解中药区划的目的、任务和原则,了解我国中药区划系统。

第四章药用植物资源的蕴藏量(3学时)[基本内容]1.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我国各省区药用植物蕴藏量及产区3.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蕴藏量及产区[基本要求]1. 掌握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了解我国各省区药用植物蕴藏量及产区。

3. 了解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蕴藏量及产区。

第五章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3学时)[基本内容]1.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中药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3.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4.中药资源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5.中药资源调查注意事项6.中药资源调查室内整理工作7.中药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8.现代信息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的异同点。

第六章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与中药资源化学(21 学时)[基本内容]1.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概念2.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任务3.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产生和发展4.分类等级系统与物种概念5.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6. 植物新陈代谢及其产物7.特征性化学成分8.生物合成与化学分类9. 化学成分的原始与进步10.植物化学成分-分类学依据11.植物类群的化学分类学12.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实例[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概念。

2.了解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任务。

3.了解了解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产成和发展。

4.重点掌握植物分类等级系统与物种概念。

5.了解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性质,掌握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方法。

6.掌握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和异常次生代谢产物的概念;了解植物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

7.重点掌握植物特征性化学成分的概念及其特点。

8.了解生物合成与化学分类之间的关系。

9.掌握植物化学成分的原始与进步的标志。

10.重点掌握非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种类;了解氨基酸在植物化学分类学中的应用。

11.掌握生物碱的结构和分类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掌握甜菜拉因类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及其化学分类学应用。

12.了解糖的分类;掌握各种苷类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

13.掌握酚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主要分布。

重点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构类型及分布类群,了解其主要生物活性和用途及其分类学意义。

14.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在植物界中的分布及其分类学意义;掌握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在植物界中的分布。

15.了解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在植物界中的分布;重点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主要分布的类群。

16.了解鞣质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和富含鞣质的植物类群。

17.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其生源合成途径;掌握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生物合成途径和在植物化学分类中的应用;重点掌握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在植物界中的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