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煮法是炮制方法之一。
将净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加热至沸,调小火力维持微沸至所需程度的炮制方法。
煮法是炮制方法之一。
将净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加热至沸,调小火力维持微沸至所需程度的炮制方法。
其目的是:清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川乌、草乌牛品有毒,经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如远志用甘草水煮减其燥性,协同安神益志的作用;清清药物,如珍珠经豆腐煮后可去其油腻,便于服用。
煮法的操作因各药物的性质、辅料来源及炮制要求不同而异。
一般先将待煮药物大小分开,淘洗干净后备用。
再将药物放入锅中,加水加热共煮,用辅料者可同时加入(或稍后加入),一般先用武火煮开后用文火煮至所需程度。
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
若用辅料起协同作用,则辅料汁液应被药物吸尽。
一般清水煮药时,加水量宜大,煮制过程中防止药物煮于,水开后用文火,若水少时,可添加开水,以保证药物在沸水中加热,煮制程度为药物内无白心。
豆腐煮药时,应加水没过药面,用武火加热,待水开后,调小火力,保持微沸,煮至所需程度。
用甘草汁煮制时,需先将药物在药汁中浸泡一定时间,先用武火加热至沸后改用文火,加热至药透汁尽为度。
延胡索亦可采用醋煮法炮制,其目的是增强止痛作用。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
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