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的疗效观察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的疗效观察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的疗效观察【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西医治疗;加味黄连温胆汤;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44-0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或食管粘膜损伤的一种疾病。

根据食管粘膜有无破损,可分为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

gerd在欧美国家多见,据1988年罗马国际会议资料报道,欧洲有三分之一的居民受本病的影响,明显干扰其正常生活者占5%-16%,美国有44%的成人患者有gerd,学者们指出这只是冰山一角,实际发病率要高得多,我国对此病认识与研究较少,近几年才逐渐被重视,发现本病在我国不少见。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包括生活指导,药物治疗,抗反流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有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包括预防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的巴氯芬。

本人注意到,部分病人服用上述药物效果并不明显,此类病人多伴有失眠,心烦等表现,中医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表现,本人通过选择此类病人63例,随机分组,采用国家名中医谢昌仁的加味黄连温胆汤加减,经对照检验,效果有明显区别,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人选取从2006年7月至2012年8月份我科有明显胃脘隐痛或胀痛,有明显烧心,或伴反酸,嗳气的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
的病人63例进行观察,所选病人均胃镜下为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11例,幽门螺旋杆菌经碳14检测阳性13例,但分组未考虑幽门螺旋杆菌及糜烂性与非糜烂性食管炎因素,伴失眠,心烦者24例,随机分组如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雷贝啦唑10毫克,餐前口服,每日两次,枸缘酸莫沙比利5毫克餐前口服,每日三次;中药黄连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6克,竹茹6克,甘草3克。

对照组未口服中药,其余治疗相同。

时间8周。

其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1.0口服每天两次,痢特灵0.1口服,每天三次服用10天,但未考虑其药物影响因素。

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从症状隐痛,胀痛,烧心,反酸,嗳气,胃镜下改变(主要针对re),失眠心烦来评定,并以症状改变为主,症状程度按个人分级0-10,,开始时均为10级,改变为0为非常明显,3 -5为较明显,6-8为有效,9-10为无效。

re仅分有效与无效,有效为内镜下恢复正常。

4 结果
经8周治疗,效果如下:单位为例数。

从上述结果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效果明显,但在烧心、失眠、心烦症状缓解明显,总疗效评价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利用卡方统计方法(p<0.05),具有临床意义。

典型病例:患者一;中年女性,39岁,反复胃脘隐痛半年,伴明显烧心,反酸,失眠,心烦,查体上腹部轻压痛,余无特殊阳性体征,检查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阴性,给予点滴奥美拉唑40毫克,每天两次,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5毫克,餐前服用,每天三次,果胶铋150毫克,每天三次,治疗一周后效果不明显,且患者感觉症状心烦更明显,加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第二天,患者感觉心烦,胃脘痛,烧心即明显好转,再服用三天症状即消失而出院。

患者二;也是一中年女性,50岁,反复胃脘痛,烧心六年,加重一周,且一周来伴心烦,失眠,查体无异常,胃镜提示仍然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给予奥美拉唑同样40毫克,每日两次点滴,莫沙必利5毫克,餐前口服,果胶铋150毫克,每天三次口服,五天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患者因效果不好,有情绪,经加服上方后,三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在住10
天后症状完全缓解而出院。

5 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仍然是消化科难题,西医治疗不论药物与手术,均对部分病人不是很理想,本人结合名中医谢老方剂,效果明显,觉得值得临床借鉴,按胃为阳土,多气多血,其致病者,中焦积滞壅,不能受纳腐熟使然,以实证多为多。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主症为痛,胀,嘈,热,故病机当责之痰热中困,胃失和降。

《类证治裁》即云:“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恼不安,或兼嗳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丹溪谓皆痰火为患,或食部有热。


故其治宜通不宜滞,当苦辛并用。

苦能降而辛能通,和中焦且清痰热,是以选择黄连温胆汤加味,取黄连苦能健胃而降,二陈和胃化痰,其中姜夏与川连配伍寓辛开苦降之意;竹茹清中除烦,降止呕;枳实下气行滞,更助黄连之苦降。

方中黄连一味,至关重要。

《珍珠囊》载:“黄连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爆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可见其清热作用之强,使用范围之广。

现代研究证实黄连有广谱抗菌作用,而胃炎患者多数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阳性,则无论从辩证辨病角度此皆为良药。

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素质痰热轻重,斟酌其量。

如热重者用3克,热轻者用2克,或伍以它药协同之,以使胃中痰热得化气调畅而复其职。

参考文献
[1] 刘静秋,姜丽红,王清霞.黄连温胆汤治验举隅[n].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02期.
[2] 王光晃.黄连温胆汤临证治验[j].吉林中医药,1986.06期.
[3] 朱云.史恒军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的经验[j].睡眠与
研究:第四届全国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4] 党小平.孙思邈黄连温胆汤—治疗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
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5] 龚立荣.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附谭万初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及20例临床观察)[n].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孙梅,詹小萍,金晨宇,杜勤.单建贞温胆汤加味合奥美拉
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四期.
[7] 贾艳敏,李慧臻.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4例[j].山西中医,2009年01期.
[8] 林益群.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j].新中医,2008年07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