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文摘要:传统掠夺式的经济发展观,单纯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恶性发展的严重后果。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从而促进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veDuoShi from purely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ngle one-sided emphasi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gnore the human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mpatibility, to the human society caused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malignant developmen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n realiz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enterprise and optimization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ly chain.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阶段性特征实施途径进入21世纪,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绿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

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由此产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首次提出的,旨在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原材料,包括产品采购,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运输,产品使用和回收产品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绿色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工具,以达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能源效率最高的整体系统的效率和供应链优化的目标。

一、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企业完整地参与了整个绿色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绿色供应、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和绿色回收等。

(1)绿色供应。

在环境方面,企业和供应商需要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设计并完成企业的环保目标和准则,在双方互相督促下,最终实现绿色环保目标。

绿色供应为供应商实现了即时供应,并在生产产品时确保资源的低成本和高质量。

(2)绿色设计。

作为绿色供应链的基础和前提,绿色设计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完整地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从低碳的角度实施可回收的设计,以达到根本防止污染的目的。

完全分析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环节,使产品具有可重复使用的功能。

绿色设计的宗旨是摒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环境模式,实施“源头治理”的低碳环保方案。

(3)绿色生产。

作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绿色生产以节能和减污为目标,通过管理和技术等手段,来降低或消除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治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4)绿色营销。

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支持,绿色营销通过展示企业绿色文化,对顾客传输绿色消费观念,引导绿色消费潮流,并树立起绿色的企业形象。

(5)绿色物流。

作为绿色营销的支撑,绿色物流包括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在运输、包装等过程中,控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完成对物流环境的净化,让资源得到最佳使用。

(6)绿色回收。

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环节,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需要进行回收处理,来达到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目的。

绿色回收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回收处理成本与价值,选择最优方案,以最小的成本来完成最高的价值。

二、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阶段性特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分为生存需求阶段、初步合作阶段、源头绿色化阶段和自我价值实现阶段这四个阶段。

但当前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不成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阶段,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为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来制定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

第一阶段是企业最根本的生存性阶段,也是最底层的阶段,企业必须遵守基本的环境保护的规章和制度,通过自身进行环境管理来促进企业自身的绿色和谐发展。

通过这一阶段,企业与其上游和下游企业进行合作,为建立绿色供应链做好基础。

绿色供应链在整体上存在内容上的递进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根本上是从源头上设计绿色产品并实现绿色化的生产过程,之后进行绿色环保的库存与运输,最后为顾客提供达到低碳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

第二阶段是初步合作阶段,按照环保和低碳的要求,企业完成了供应链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初步合作。

为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对供应商的低碳活动设计准则,从供应商得到低碳环保的材料,这时还没有向供应商提出低碳环保方面的各种帮助。

企业在这一阶段储备的环境管理资源,为后来阶段的核心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阶段是源头绿色化阶段,是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因为它深入到了整个供应链的源头绿色控制。

在和供应商进行合作的基础上,这一阶段还需要让顾客了解相关产品的环境保护信息。

无论是绿色产品的营销还是购买,都深入到了共同设计绿色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第四阶段是实现自我价值阶段,这是所有企业最高层次的需求。

企业需要有效地进行库存管理,来完成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后环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这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高级体现。

企业不仅需要为供应商提供环保的库存,还需要为顾客提供环保的服务。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途径(1)绿色供应链管理观念在整个链条上的普及1.树立绿色理念,创建绿色企业文化。

供应链企业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体,尤其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企业应牢固树立绿色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创建绿色的企业文化。

建立与绿色管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以使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地实施。

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大力宣传企业新文化,在实现环境效益的同时,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2.领导加强重视,以利普及绿色观念。

企业高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绿色管理的战略意义,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建立市场环境对企业的信任感,塑造良好形象,将各方面的效益结合起来,以短期成本实现资源节约,关注企业长远发展。

企业领导要锐意进取,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树立绿色观念,采取相关措施大力推动整个企业的绿色观念的形成。

3.企业员工全员普及。

企业员工是绿色观念的具体实施者。

任何企业文化都需要企业员工的融入,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是企业领导,而最终的实施者是企业的全体员工。

绿色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因此,在绿色供应链管理观念需要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每一个层级,而不仅仅是管理层。

提高员工的素质,树立员工的绿色管理意识,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员工积极参与绿色管理,减少管理中的障碍和矛盾,保持上下级信息渠道的顺畅,发挥员工的智慧,进行各种绿色设计发明。

4.促使供应链始端与终端的观念形成。

绿色供应链条上的企业是一个整体,上下游之间是需要密切合作与配合的。

链条上的核心企业是制造中心,是绿色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起着主导的作用。

核心企业的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绿色管理的建立与实行,需要原材料供应企业的绿色供应,同时,绿色成品需要销售企业的绿色环保销售及对消费者的绿色观念的引导。

因此,核心企业要积极引导供应链的始端和终端企业的绿色观念的形成和普及,真正形成绿色供应链条,以利于绿色供应链的实施。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各环节的实施1.核心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实施。

核心企业内部的绿色管理主要体现在绿色产品的设计环节、绿色产品的原材料选择环节、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环节、绿色产品的包装环节、绿色产品的运输环节。

绿色产品的设计要求在传统的材料的使用到产品的形成上,增加考虑产品的回收和重复再利用,将绿色理念系统的设计到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产品设计要节约资源使用,让产品在整体上降低成本。

绿色产品的原材料的选择要求原材料无毒、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可降解、易回收的绿色环保新型材料,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环境污染可能。

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是指使用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减少生产中废品、废物、废气、废水等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产成品的使用寿命。

2.核心企业外部链上企业的实施。

核心企业的外部供应链企业与核心企业的绿色链接主要是指绿色采购与绿色销售与使用。

绿色采购要选择良好素质的供应商,要求供应商与企业保持相同的绿色观念和责任意识,节约原材料采购量,降低消耗。

绿色销售与使用主要要求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积极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使用后产品绿色回收或处理。

3.建立联盟企业。

绿色管理单靠企业个体的力量是无法产生竞争力的,只有建立企业联盟,从战略上共同进行绿色管理,形成绿色管理带来的优势,成本节约、使用环保、低碳,才能够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保证客户源。

4.创建绿色品牌。

绿色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它需要消费者的认知和肯定。

企业在开辟其市场,要根据产品的绿色原材料、绿色产品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特点建立绿色品牌,宣传强化绿色观念,建立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和品牌效应,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政府政策的强有力保障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但是在利益驱动下,企业在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略社会效益。

国家健全的政策法规,尤其是针对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可以有效地制约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企业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效益同时,产生了较大的成本支出,形成成本竞争劣势。

因此,政府要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给予相应的企业回馈,对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语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绿色供应链模式的构建。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低碳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将会接受绿色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1] 王义琛,王远,朱晓东,吴小庆,陈洁.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评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9~13.[2] 王文正,丁红红.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途径[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7~30.[3] 徐建,于惠川.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分析[J].物流科技, 2010,(3):44~45.[4] 杨婕,屈思啸,王蕾娜,刘宪兵,包存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阶段性及其特征研究[J].四川环境,2010,29(3):113~1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