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播课堂讲稿

直播课堂讲稿

直播课堂讲稿——《唐诗宋词》重点解析及期末复习指导主持教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我们《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的第二次直播课堂。

我是课程的主持教师隋慧娟,今天我们请来了中央电大文法部韩传达教授来为大家讲课。

我们今天这堂课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我们先介绍一下《唐诗宋词》部分的课程构思,然后为大家讲解《唐诗宋词》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介绍一下期末考试的情况。

现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唐诗宋词》的课程构思。

唐诗宋词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经过历史的淘汰之后,今天存留下来的唐诗宋词珍品仍然浩如烟海。

对它们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选取一个合理的切入角度。

我们的主讲老师选取的角度是分类研究。

分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治文学史者,必就同一性质题目之作品,考定其作成之年代,于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为一比较分析之研究,而后文学演化之迹象,与夫文人才学之高下,始得明了。

否则模糊影响,任意批评,恐终不能有真知灼见。

”我们的主讲老师选取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正是介于这种考虑。

当然,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体裁和题材是最主要的两种分类标准。

相对来说,题材的分类更为普遍一些,难度也小一些,这也是我们的教材采用题材为分类标准的主要原因。

唐诗宋词的题材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它们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因为我们的学习时间有限,无法方方面面都涉及到。

所以我们的教材只选了四种题材进行了论述,这就是山水田园诗词、友情送别诗词、咏史怀古诗词、咏物诗词。

也许大家会遗憾许多有意思的题材没有选进来,比如边塞诗、爱情诗词等,我也和大家一样觉得美中不足。

但是我们在掌握了这四类题材的研究方法之后,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对自己喜爱的题材进行研究,或许这缺憾反倒激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给我们提供自己的研究空间。

在我们课程的四个专题中,《唐诗宋词》或许会是最吸引大家的一个。

因为相对于艰深古奥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更能给我们一种审美的愉悦感。

我们的主讲老师也非常重视唐诗宋词的这种特质,他在设计教材时,努力避免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更注重展示诗词的艺术魅力。

大家或许已经发现了,《唐诗宋词》的教材实际上是以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为主的。

大家在为《诗经》、《楚辞》头疼了一番之后,也许可以在唐诗宋词里轻松一下,可以感受一下古代文学研究的乐趣。

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是我们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重视的地方,当然也是我们考试的重要内容。

以上是关于我们教材设计的一些情况,下面我们请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唐诗宋词》第一章的重点和要点。

第一章绪论绪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唐诗宋词发展的大致脉络,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出字幕)或许很多同学会认为这些内容并不重要,实际上,绪论部分对我们的整个学习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我们很多同学专科阶段都不是中文专业的,文学史的基础相对薄弱一些。

而绪论部分正好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补课的机会,虽然绪论中对唐诗宋词发展历程的论述并不详细,但是仍能让我们对唐诗宋词的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

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从纵向上看,我们教材中对每一类题材的诗词都是按照文学史发展的线索来进行论述的,如果我们把握住了每一个时代诗词的总体特色,也就能更容易地把握这个时期某一类题材的诗词的特色。

例如,对于盛唐诗歌的总体特色,教材中借用了林庚先生的概括,即“盛唐气象”。

而这盛唐气象,包涵着爽朗的风格,新鲜的语言,自由解放的个性,宽广豪迈的胸襟,慷慨激昂、锐意进取的时代气息,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情调。

我们理解了盛唐诗歌的这一总体特色,我们自然也就能够理解盛唐山水诗的特色,因为山水诗正是盛唐诗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的方式体现着盛唐诗歌的这一总体特色。

从横向上看,绪论在介绍唐诗宋词发展历程时所涉及到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每一类题材的诗词的代表作家。

如果大家在绪论中了解了某一作家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那么自然也就了解了他的某一类题材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比如,绪论中介绍盛唐诗人王维诗歌的特色在于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一种绘画般的色彩和构图。

王维同时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而对他的山水田园诗的论述也是围绕这两个特色进行的。

如果我们在绪论中就已经把握了王维诗歌的这一特色,那么掌握他的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特色,对我们来说可算是顺手拈来了。

除了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以外,在绪论中,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出字幕)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

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

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

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句式、句法、韵律、对仗(出字幕)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出字幕)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出字幕)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出字幕)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词论析在这一章,希望大家重点掌握唐代山水诗和唐代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早在先秦时期时期,自然山水就已经作为背景描写出现在诗歌创作中,这为后来山水诗的定型、成熟奠定了基础。

山水诗的日渐成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的《观沧海》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首山水诗。

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在山水描写中“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朝齐诗人谢脁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的情感意趣,将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这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唐代,山水诗的创作盛极一时,王维、孟浩然、李白等都是唐代山水诗的代表。

唐代山水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也体现这唐代诗歌的总体特色。

初唐山水诗创作的局势尚未打开,还沿袭着六朝细致描摹的特点,缺少情景交融的意境;山水名句较多,而山水佳篇较少。

盛唐山水诗的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一、清,以王孟为代表;二、雄,以李杜为代表。

到了盛唐时,山水诗的创作蔚为大观,诗人们对山水的体会更加深刻,把握和刻画山水的艺术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盛唐山水诗语言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其风格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一是雄,以李杜为代表。

孟浩然山水诗特色:清淡代表作品:《秋登万山寄张五》、《临洞庭》孟浩然山水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淡,闻一多先生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秋登万山寄张五》就体现出这一特色,但是他的《临洞庭》却气势宏阔,在他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起成为描写洞庭湖的佳作。

王维山水诗艺术特色:一、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二、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代表作品:《终南山》、《山居秋暝》王维的山水诗在谢灵运精雕细刻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在山水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

王维的山水诗还特别追求画意,他把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

他的代表作《终南山》、《山居秋暝》都体现出这些特色。

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雄奇豪放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代表作品:《蜀道难》、《望天门山》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是雄奇、豪放,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以及神话传说的运用等,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

《蜀道难》就集中体现了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田园诗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的,他的田园诗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唐宋田园诗的创作非常兴盛,作者多为隐居不仕的文人或弃官归隐的仕宦。

如孟浩然、王维、范成大等。

唐代田园诗的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盛唐田园诗,多用白描的手法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风格自然清新,情趣盎然,神韵天成,受陶渊明影响较大。

王维和孟浩然是其最重要的代表。

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代表作:《过故人庄》孟浩然的田园诗清新淡远,语言简朴纯净,他的《过古人庄》写景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可爱,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并且对后世田园诗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从《过故人庄》脱胎而来的。

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代表作《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而意境清远。

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都是有着永恒艺术魅力的田园诗珍品。

第三章友情送别诗词论析在第三章友情送别诗词论析里,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三节唐人送别诗论析、第四节宋人送别词论析和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