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
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
1、北冥:北海;冥:同“凕”,海。

南冥:南海
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12、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其:代大鹏。

1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是:这样。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答: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

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答:示例一:我喜欢鲲鹏。

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

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5、本文想象奇特,请你联系课文谈谈想象手法的运用。

答: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之大的描绘;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列举野马、尘埃和鲲鹏进行对比来阐述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醉心“逍遥” ,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涸辙之鲋《庄子》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濠梁:濠水的桥上。

2、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3、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又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内简答题:
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答: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

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答: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客观事物上。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百川灌.河:注入②东面.而视:面向;朝向
③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掉转④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轻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②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意对即可)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答: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