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在本文中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 有些句子,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颇具表现力, 尝试品味下面几个句子:
1、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运用通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 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 流露出自己完全陷进去。 “我”感觉到了融融春意,完完全全地陶醉在 里面,体现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 哪些方面勾勒汪林的形象? 汪林是一个衣食无忧,心中只有 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 小姐形象。作者从衣着、语言、 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汪 林的形象。
萧红用饱含忧虑的笔触 抒写了“春意”下的不 平等,呼吁着真正的人 间春意挂满树梢。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6年。哈尔 滨处在日伪统治下满目 疮痍,萧红对这种病态 作了沉痛的揭露,作者 跋涉在文学之路上的那 些年,正逢民族危机深 重的历史时期。炽热的 反帝爱国情绪和强烈的 民族意识以及同情弱者、 悲悯贫苦的感情在她的 散文中十分突出。
3、瞎人他摸不到春天。 瞎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春天虽然已经到来, 但他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表现作者对下层 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4、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 于不存在。 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 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
5、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细节描写,照应了上文“汪林在院心吸着 一支烟卷”含蓄地表现了汪林享受春天的 惬意,生活的无忧无虑。 6、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 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运用对比,写出了 两种人不同的生活遭遇,抒发了悲愤之情。
总结 1、主旨 《春意挂上了树梢》一文描写了北方三月景色 和不同的人们的活动,通过鲜明的对比,用饱 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 唤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表现了作者萧 红那炽热的反帝爱国情绪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 及同情弱者、悲悯贫苦的感情。 2、结构 从构思上来说,文本以“春意”为线索,以时 间为顺序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起来,并多用对比、 反复和照应,思路清晰,结构谨严。“春意” 贯穿文章始终。
拓展训练
生活中,你肯定也碰到过乞丐、盲 人、流浪汉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们,你关心过他们吗?请回忆一些 片段,用你的笔记录下来。
春意挂上了树梢
兴化市第一中学 王丽萍
三个场景中的人们可以归为哪两类?在这两类 人活动的描写中运用何种手法?分别寄予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 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 受春光; 批判讽刺 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春光里乞讨、 哀哭。 同情悲悯 这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