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自我成长
摘要:心理学的广泛应用使我们了解到了它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越来越深刻感觉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并运用它。
心理学的重要意义何在?现本文从心理学与自我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接触与学习心理学后笔者的收获。
关键词:心理学自我意识成长
一、成长之一:告别自卑,学习认识自己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和实际什么样之间越接近越接近则该个体的成熟程度越高,即“自我的客观化程度”越高。
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主张要接受自己。
其实这两种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人都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
在没有被动屈从的情况下承认包括弱点和缺点在内的自己特点的各个方面。
当人刚一出生便开始了自我认识的过程,即身体的自我。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会主动的认识自我。
我在初中时开始喜欢做心理测试,希望借助于此来认识自我。
也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问我的朋友:“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其实这就是自己认为什么样和实际什么样与别人认为我是什么样的一种比较。
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就是主动认识自我,以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
升入大学之后学习了心理学,不仅会做心理测试,而且也会主动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运用书中的理论再结合心理测试来认识自我。
由于人具有很复杂的社会性,因而在自我认识过程中很容易走入误区,如:盲目的贬低自己。
人们通常认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其实不然。
由于人有复杂的社会性,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人生经历,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一个复杂的人呢?在众多特征中肯定有不被自己认识的。
所以我学会了从别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更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
从与他人的对比、从实践中认识自己。
这样做之后,自己更成熟了,会怀着更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看待生活。
二、成长之二:告别自傲,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高中时的我较为严肃,做事总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灵活性和变通性较差。
而且,我对自己较为苛刻,而这种苛刻也会影响我对待事情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因而,有时我无法接受别人的玩笑,别人也无法理解我对某些事情的过于认真,所以,尽管我希望和更多的人成为交心的朋友,愿意关心帮助他人,别人对我的态度仍是敬而远之的。
除此之外,当别人向我诉说苦恼时,因为不懂的方式和方法,我无法真正帮助他们排解……
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才明白,成人的世界是复杂而丰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事情,不应该从一而论,并没有统一的评判规则。
对自己对他人,重要的是尊重与理解。
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习“共情”,这样对别人的事情发表的看法才是有实际价值的。
因而,对待事情,我不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综合考虑到他人的立场和当时的情形。
如果有时遇到与自己的认知观念有很大冲突的事情时,我会在保持原则的基础上委婉的回答。
同时,在“倾听与表达的艺术”上我有了很大进步,我会注意觉察“他在说什么”“他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他希望得到什么”,我会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便于他接受,同时,我注意将听到的信息与以往接触到的类似的信息相比较,从以前的事例中寻求答案。
而当自己确实无法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法时,耐心的倾听与表示理解的神态或言语也会让对方的心获得宽慰……
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在保持原则的前提下求同存异,注意倾听与表达的艺术,使我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并且,我会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自己和他人理性的分析事情,解决问题,我感到非常快乐。
当然,心理学对我的影响远不止以上几点,再比如通过学习理情心理学,我会在碰到麻烦时,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观念,分析消除不合理信念往往有利于缓解当时的情绪困扰,重新用良好的态度与认知投入生活。
学习心理学,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思想和观点。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崔红《心理卫生学》
2 郑雪《人格心理学》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