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关键在于破除“以药养医”逐利机制
8 月7 日长期以来,在中国医药行业,存在一种普遍说法,即新医改的关键在于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在于破除以药养医的逐利机制。
但破除公立医院多年形成的逐利机制,并非易事。
8 月6 日,在国家卫计委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组和政策组负责人傅卫副司长再次强调称,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破除以药补医的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为维持医院运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家明确公立医院可以将药品按一定比例加价供给患者,以药补医的格局就此形成。
但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一方面,医院通过药品的高利润来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医生和药企间形成利益链,以药养医不仅养了医院,还养了医生。
以药养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养医生方面,这引发医生对药品利益的追逐和滥用,造成用药安全和疾病治疗方面存在危害,华中科技大学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昊此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打破以药养医格局是必然之路。
但显然,这块骨头并不好啃。
7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17 个试点城市及福建省三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情况、29 省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评估。
这份评估报告称:医院逐利机制尚未完全破除。
一些县级公立医院药价虚高,补偿机制未落实到位,部分医院医务人员收入与业务收入简介挂钩等;此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也存在改革窘境,一些患者住院费用个人支付比例普遍超过50%,超过五分之一的患者认为看病贵;药占比未出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