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春期性发育影响因素(修改)

青春期性发育影响因素(修改)

青春期性发育影响因素摘要: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身体发育经历着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变化。

男性的性发育一般开始在10—12岁,顺序是:睾丸容积增大,阴茎增长,阴毛和腋毛出现,胡须和喉结出现,声音变粗、低沉,最后出现遗精现象。

{1}女性性器官包括卵巢、子宫和阴道。

青春期前发育甚慢,呈幼稚状态,进入青春期后在内分泌的影响下,内外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卵巢8—1O岁开始发育加快,子宫的发育10-18岁成直线增加,阴道组织也随着加长并变为灰色,粘膜腺体明显发育,并排出较多分泌物。

月经初潮是女性性功能发育的主要标志{2}.这些变化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控制下,特别是性腺影响下完成的.下丘脑是青春发育的启动者。

下丘脑的性中枢,在到达一定年龄时,便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 n R 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在下丘脑的控制下,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S H)和黄体生成素(L H),在女性刺激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在男性刺激睾丸中精子的生成。

因此,在性激素开始增加分泌以前,促性腺激素就要开始增加分泌,在F S H、L H的作用下,性激素的分泌量开始增加。

男女第二性征的发育,青春期的启动是由于性激素作用的结果{3}。

性激素是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三类甾体物质的总称.婴儿体内也分泌少量的性激素,但男女之间质、量上并无差别。

在进入青春发育期以后,并出现性别差异,男孩主要是雄激素增多,女孩主要是雌激素增多,女孩卵巢发育、男孩睾丸增长成熟,性激素的分泌逐渐旺盛,从而青春期启动。

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春期性发育的影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 nv ir on me nt al en d oc ri ne di sr up tor s,E E Ds)是指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及与受体结合等过程,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破坏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一些共同的生物学特点,如在环境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生物降解;大多脂溶性强,易被机体吸收,并可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富集。

{4}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E ED s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E ED s的毒性作用包括:生殖毒性(81%)、致癌作用(79%)、致畸作用(79%)、免疫毒性(52%)、神经毒性(50%)⋯。

近年来儿童性发育异常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

儿童性发育异常发病率上升的可能因素有: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E ED s的影响、摄人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等。

{5}E E Ds主要作用于青春期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导致青春期发育异常,通常分为两类:即性早熟和青春期延迟。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 nR H),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刺激促性腺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 SH)及黄体生成素(LH),两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性腺,刺激睾丸问质细胞分泌睾酮,卵泡颗粒细胞及膜细胞分泌雌二醇(B)和黄体酮,以促进生殖器官及性征的发育。

大多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往往具有拟雌激素及抗雄激素的双重作用,可干扰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功能。

{6}临床资料表明E ED s可导致青春期女孩性早熟,而多引起男孩性发育延迟。

EE Ds可以通过食物链、皮肤吸收、空气吸入及胎盘和乳汁进入体内。

母亲孕期接触EE Ds如食入PC Bs污染的鱼类可降低婴儿的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与月经初潮提前密切相关。

出生后接触EE Ds可以通过直接影响中枢下丘脑、垂体和外周性腺、乳房发育而影响性早熟。

除此之外,不同机体对EE Ds的易感性不同可能表现不同的发育性状。

2、营养与肥胖对青春期性发育的影响近年来,少儿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7}肥胖儿童是成人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会影响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育。

目前,肥胖和性发育的密切关系,使人们对肥胖的发生、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而肥胖对男童性发育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及争议的问题。

早期的动物实验发现限制摄食或降低体重会使雌鼠的生育功能丧失。

女孩调查中亦发现轻度肥胖会引起初潮提前,高强度训练如运动员、芭蕾舞演员和过度节食的妇女可引起原发或继发性闭经。

上述现象揭示了青春期发动、月经初潮需要有临界的体重和体质量。

月经前体重的变化是影响月经初潮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调查发现月经初潮与营养状态之间有密切的联系{8}。

婴儿时期体重快速增加被认为与性早熟有关{9}。

肥胖女性血清DH EA S 含量以及月经初潮年龄及乳房、阴毛的发育均早于正常同龄女性。

{10}而对于男性则存在争议;大多数认为肥胖男孩性发育延迟或青春期延缓发育。

其阴茎、睾丸在同一年龄段较正常人偏小, 阴毛、腋毛、胡须、喉结等发育也较正常儿童落后, 同一年龄段首次遗精发生率低,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比正常儿童大。

有人观察发现,肥胖男孩中睾丸萎缩、阴茎短小、前列腺发育较差者常见.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容易发生性功能低下,生殖能力降低。

强梅{11}等对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各年龄组肥胖儿童首次遗精出现率低于正常组;男生组肥胖儿童睾丸体积较正常组小,并且12~l3岁组与肥胖成负相关,提示肥胖儿童青春期性发育在男孩有推迟的趋势。

张德甫等则认为肥胖男童的性发育与正常体重儿童无明显差异{12},而{10}张亨菊等则发现肥胖男童的性发育和肥胖女童一样是提前的。

3、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对青春期性发育的影响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模式不断改变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也与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饮食、娱乐还是日常作息时间、收集信息方式都可能影响青春期性发育。

B e rk ey等{13}认为饮食习惯的不同可能与性腺功能初现的时机和速度差异有关, 特别是摄入多量的动物蛋白和初潮年龄儿童奔少年生长发育提前之间,以及素食者和性腺功能延迟和速度减慢之间的轻微关系己引起人们的注意。

部分学者认为青少年过早吸烟、饮酒和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与青春期发育提前发生率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另外,含有植物雌激素的大豆、花生、一些蔬菜和一些营养品,具有潜在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作用{14},大量摄入是否影响青春期发育仍需进一步讨论。

体育锻炼在青春期启动和发育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有报道在参加体育训练的女孩中,其乳腺发育、初潮年龄和骨骼成熟会延迟{15}。

现代中学生运动少、久坐等在影响青春发育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电视和电脑的普及,媒体和信息的开放, 青春期前的孩子过早接触言情剧、上网浏览黄色信息均是导致性发育提前的诱因, 应引起高度关注{16}。

4、家庭环境、心理因素对青春期性发育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主要生活场所,青少年更多的在这里学习了解新的知识和心理发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发育是有利的,相反如果家庭环境较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存在障碍。

林祖荣{17}等人对南京13494名女中学生的月经初潮年龄调查表明:庭的经济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以及父母的职业都与月经初潮年龄有显著的关系, 而单亲家庭与初潮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关系是否密切都将对青少年的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忆军{18等人的病例对照研究则表明父亲的温暖理解可能对初潮的发生起保护作用。

王春生等{19}查发现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在儿童性早熟发病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父母经常学习或咨询育儿知识是儿童性早熟的保护性因素。

B ar ba ra等的纵向调查也显示,长期暴露于家庭压力环境中的孩子更容易发生性早熟,并影响最终成人身高。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儿童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应激源,各种心理社会应激破坏了儿童成长所需要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生态的平衡,如家庭经济状况突然的变化、家庭变故、暴力、学业压力等, 对于青春期发育和生殖的影响更多是提前的效应。

在家庭中父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 l li s{20通过追踪性调查观察到,亲身父亲的离开、继父的现都将导致性发育的提前。

陶芳标教授提议要重视心理社会应激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关系。

{21}5、其他因素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儿童青春期性发育在时间上有所不同,根据林荣军{22}等的调查显示:城市组11-13岁性特征出现,农村组晚1-1.5年。

平均遗精年龄,城市组为13.64,农村组为14.95岁(有显著差异P<0.01);城市组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46岁,农村组为12.67,城乡两组间无差异。

李美菊{22}的调查则现城市女孩的性发育年龄早于乡村女孩。

除此之外纬度高低也与青春期发育年龄密切相关,南方女孩发育年龄早于北方。

6、结与展望青春期是儿童发育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存在薄弱的环节,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干扰,同时社会上对该阶段孩子的关心不足,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特别是在我国,一方面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另一方面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引导不足。

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青春期儿童发育问题,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多种方式进行。

如合理安排性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对于孩子的生活环境多给予关心,社会保障部门定期对中小学生安排体检。

在科学研究方面,青春期启动和发展的生理模式和干扰因素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应加大研究力度,只有完全了解影响机制,才能有效的预防、诊断青春期性发育问题。

参考文献{1}桂兰.肥胖对男孩青春期启动的影响及其与运动减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26(3):366-368{2}邢艳丽.青春期超重肥胖女性对骨发育和性发育的影响.卫生与健康.2010,9:214{3}]李越.青春期发育的启动(J].生物学通报,2002,37(11):55{4}张玉彪.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现代畜牧兽医.2013,01:49-51{5}乔丽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春期儿童性发育的影响.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6):346-349{6}孔元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性发育异常.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6):333-338{7}丁宗一,将竞雄.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及对健康的损害[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7,5(2):112—113{8}李菊英.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及营养关系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5,12(2):396-397{9}张敏婕.儿童早期至青春期体质指数变化对月经初潮的影响.江苏预防医学,2013,24(2):10-12{10}张亨菊.肥胖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发育影响的讨论.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03.26,16(2):90-91{11}强梅.儿童肥胖对青春初期性发育影响的追踪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7,13(7):409—410{12}张德甫.肥胖与正常儿童血中瘦素与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26-128{13}BE RK EY CS,C AR D EN ER JD.R el at io n o f c hi ld h oo b d i et an d b o dy si ze to m ena r ch e a nd ad ol es ce n t g ro wt h i n gir l s. Am J E p id em io l, 2000,152(5):446-452{14}陈莉莉.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3):235-237{15}白雪.青春期体育锻炼.健康博览,1999,06{16}李国屏.深圳地区8-14岁女性性发育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54-4456{17}林祖荣.南京地区13494例女中学生月经初潮年龄及相关因素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2,17(4):225-228{18}王忆军.月经初潮早发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6,22(7):827-828{19}王春生,性早熟儿童家庭社会行为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24-2526{20}E LL IS BJ,Ps y ch os oc ia l an tec e de nt s of va ria t io n in g i rl s pu be rt al t im in g:ma te rn al de pr es si on,s te p fa th er P r es en t,an d ma r it al a nd f am il y s tr e ss.C hi ld D e ve lo pm en t,2000,71(2):485-542{21}陶芳标.心理社会应激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557-580{22}林荣军.城乡正常青少年青春期性发育规律的调查.实用儿科学杂志,1992,7(1):36-39{23}李美菊.中小学女学生月经初潮及营养关系的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5, 12(2):396-3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