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文言文复习说课稿

中考文言文复习说课稿


5、整理所翻译的句子使之读起来通顺,没 有语病。
7、以课内例句为例落实这5个问题。
翻译句子练习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亡也不接受(施舍)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现在为了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它(指万 钟的厚禄)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三、说学生和学法:
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知识与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 阅读的方法,在此之前已经做过一轮全面的课内文言复习所以 具备把知识迁移到课外并进行方法技巧归纳整理的基础。 学生在解决第一类题型(加点词释义)时,出现的问题是方法 单一,往往容易只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进行主观猜测,答题准确 率低而忽略迁移,组双音词等方法。在解决第二类题型(翻译 句子)的时候,往往只翻译大概意思,而忽略翻译的准确与全 面,在解决第三类题型的时候,忽略从文本中找答案,往往凭 空臆想,答案思路单一,不能做到分点多角度地进行回答。这 些都是学生已读通文本却无谓失分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学法上 我主张在自主归纳和小组探究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学案的练 习,规范答题思路与习惯从而达到答题全面,准确,从而降低 失分率。
2010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阅读”命题趋势 基本题型 解题思路 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这个专题的设计思路:
1、该专题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课外文言文阅读,是现今中考能力考核中重要的一 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大约在6—7分左右,学生对 于陌生的文言文阅读普遍具有畏难情绪,因缺乏解 题思路造成无谓失分,如何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 方法与技巧,使学生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 此项考核中少失分甚至拿满分,是这个专题复习的 重点。其实,最有效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是应 该从课本中来,从课堂内来,从实践中来,从总结 和反思中来。课本是“本”,所以要以“本”为本, 以“内”(课内)养外(能力),这个专题是可以 让我们的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更有效果。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学生归纳中考课外文言文的三种题型
课外文言文答题思路归纳
三种题型:
1、解释加点的字
2、翻译句子 3、问答题
2、点拨第一类题型实词虚词释义解题的三种 方法
一、解释加点的字的答题思路
1、迁移 2、把加点词组成双音词 3、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揣摩
3、举出实词虚词的两个例子由学生举出 课内实例进行迁移训练
2、专题内容简析: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一共有三种情况:1、解释文言文 中所出现的实词与虚词2、翻译文言文中所出现的某个句子 3、 根据文言文的整体内容提出问题进行回答。这三种题型在解答 过程中都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做到使学生从课内迁移 到课外,既复习了课内文言的相关知识,又提高了课外文言的 解题能力是这个专题复习的关键。解答课外文言文所提出的问 题,首先要把课外文言文的内容基本看懂,这届学生从初一开 始使用的是课改以后的新教材,六册语文书中150多个重点实 词释义,12个重点虚词用法的归纳,以及重点文言语法现象的 掌握是学生进行课外迁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思路以 及技巧归纳,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
关于迁移的相关练习
汝心之固 : 顽固
实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巩固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 君子固穷 : 安守 固若金汤:坚固
关于迁移的相关练习
虚词
介词
把: 必以分人 用: 以衾拥覆 凭借:可以一战 因为:徒以有先生也 按照:必以情 来,用来: 不敢出一言以复

连词
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也
4、由课内文言中选出实例进行组双音词 的训练
课外文言词语释义练习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攻打,进攻 楚庄王欲伐陈 伐:
民怨上矣 上: 国君,君主
攻取 陈可取也 取:
6、由学生归纳教师补充第二类题型翻译 句子所要注意的5个问题
翻译句子需要注意哪几点?
1、要补充所缺少的成分。
2、翻译的内容要与原句词语一一对应。 3、原句中的单音词尽量要翻译成双音词。 4、要审视所译是否有判断,倒装的句式
组双音词的相关练习
1、小惠未徧 (
恩惠
)
) )
2、王之弊甚矣( 蒙蔽 3、以其境过清( 凄清
4、更若役复若赋( 更换 ) 5、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 )
5、举出2009年中考题型迁移到课外, 让学生独立操作所学到的方法
200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6题。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 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 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 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 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 大臣。 ④罢:通“疲”
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
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 子亦不师周公。”
课外文言译句练习
弱者抚之以仁
用仁爱之心抚慰贫弱的人
久而益敬
时间久了(百姓)更加敬重(他)
9、由学生小组探究归纳第三类习题的答 题思路,教师给予补充,学生进行总结。
回答问答题需要注意的几点
1、要体会是在文中“找”答案的题,还是 让你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的题。 2、回答问题时候,要分点来答。
3、要从行当堂反馈。
10、发学案进行当堂反馈。
11、作业
用提纲式整理课上所学的答题技巧及方法
复习课内文言,进行方法归纳解决了本专题 的重点,把所学迁移到课外养成答题的良好 答题习惯,本专题的难点也由此解决。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由课内文言知识复习出发,引出三种题 型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既复习了课内知识, 又提高了课外解题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摸索着地把所学会的方法与技 巧运用到课外文言习题的解答上,并自行进 行归纳总结,做到答题的准确,全面与规范。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 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 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 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考虑到本专题在第一轮复习时的位置和 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打算采用“自读与 点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复习课 内相关知识和熟读课外文言的前提下,调动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培养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8、延伸到课外译句的翻译练习
课外文言译句练习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和财物很多。
课外文言译句练习
2008年广东省课改卷
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 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 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 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从课本从课 堂从实践中来,从课内实词虚词释义句子翻 译以及语法现象出发,做到到举一反三 2、点拨答题技巧,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解惑的 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整理思路方法 的能力。 3、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 文言文,把学习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文 言文阅读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