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
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1、实词解释;2、虚词用法;3、特殊句式;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屠惧,投以骨。
蒲松龄《狼》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彭端淑《为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尝贻余核舟一。
魏学伊《核舟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如第四题)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用原文句子或者关键的词语来检验答项是否正确。
2. 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1题,《王翦伐楚》第4题(五)中考题型五:句子翻译1.文言文翻译三大原则:信:忠于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
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句子翻译的方法:对:指把原句中的单音节词对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同义连用、偏义复词等)、虚词删去。
换:对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
贯:指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
首先要“直译”(对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3.翻译下面一篇短文:越人溺鼠鼠好夜窃粟。
越人置粟于盎①,恣鼠啮不顾。
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
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而鼠不知也。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①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
4.结合句子理解掌握对译方法。
5.翻译歌诀: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古今同义,保留不译。
古今异义,辨析仔细,以今换古,要合原义。
句中省略,括号补齐。
如遇倒装,调整语序。
个别虚词,无法翻译,没有影响,不妨删去。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忠于原作,贯通顺利。
6. 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2题,《王翦伐楚》第5题(六)总结:1.依据课本,夯实基础注意积累常用实词(现代汉语中还在用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之、其、而、以、于”等重要虚词。
2.多读多背,培养语感3.调动积累,提高能力课外文言文中见到重现的语言知识,要能联系已掌握的文言知识,比较异同,分析其内在联系,以解决新问题。
遇到疑难词句,要能联系所掌握的知识,把已知代入未知,根据上下文寻求隐含信息,推断出疑难词句的意思,以训练推断能力。
附实战演练试题:(一)2015年中考真题再现: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故事两则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
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
及达主所,鱼已枯毙。
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
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
”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
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
”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
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
⑤筲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
筲(shāo)斗,小水桶。
⑥铛(chēng)臼:煎茶、碎茶用具。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走送之走:跑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C.手自烹进手自:亲自用手D.贵官执盏一拱曰执:拿着,握着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10.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2分)(2)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2分)(二)文言文阅读(满分12分)王翦伐楚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
”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②。
李信大破楚军,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③,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④,大败李信。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
将军虽病,独⑤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
”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唯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⑥,王翦请美田宅甚众。
王翦既行,至关⑦,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
王怚⑧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
楚人数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
【注】①荆:即楚国。
②频阳:地名,今陕西富平。
③城父:地名,今安徽涡阳西北。
④顿舍:停宿。
⑤独:难道。
⑥霸上:地名,今西安市东。
⑦关:指武关,今陕西丹风东。
⑧怚:同“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至频阳谢王翦曰谢:道歉B.于是引兵而西西:向西进发C.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委:托付D.楚师遂败走走:离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2分)例句: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3.下列各句中,与“王以问王翦”一句句式相同的是()(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宋何罪之有(《公输》)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信和蒙恬攻打楚国,一开始取得了胜利,但最后在楚军的反攻中大败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