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学——眼外肌与弱视解剖

眼科学——眼外肌与弱视解剖

◆ 手术治疗
28
三、非 共 同 性 斜 视
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 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斜视
分类与病因 先天性 发育异常、产伤等 后天性 炎症、外伤、肿瘤、 血管性、代谢性疾病 等
29
临床表现
1、眼球运动障碍 2、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3、各方向注视时斜视角不等 4、复视 5、代偿头位 6、 眼性眩晕
双眼单视 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对
应点所形成的像,经大脑枕叶的视觉中 枢融合为单一物象的功能
必备条件 1.两眼视觉知觉正常或近似 2.正常的视网膜对应点 3.双眼眼外肌平衡协调 4.大脑皮层中枢融合机制完善
7
8
双眼单视分级
1级 同时知觉 2级 融合 3级 立体视觉
9
感觉融像 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
立体视觉 大脑将两个存在细微差异的图像信 息融合而产生单一并具有深度感的视觉
三、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
复视 两眼黄斑中心凹接收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单一像而
出现双 重像的状态
抑制 为消除复视干扰,视中枢自动关闭一眼视觉信息的传入的
现象
异常视网膜对应 为消除复视,视网膜新建立的点点对应关

偏心注视 单眼视情况下,视网膜的中心凹以外区域用于注视
13
14
15
水平或垂直位 复视试验 同侧或交叉
最大分离方向
歪头试验 上斜肌
立体视功能
16
二、斜 视 共同性斜视的特点
1、无双眼单视 2、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无器质性病变 3、向任何方向注视,斜角均不改变 4、无复视 5、无眼球运碍动障
17
共同性内斜视
抗炎
神经营养、能量药物等
肉毒杆菌毒素A ◆ 光学疗法
◆ 理疗
◆ 遮盖患眼
◆ 手术
37
第三节 弱 视
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 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 效刺激不足,所引起的单眼或 双眼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 童,没有可察觉的器质性病变。
38
病因及分类
斜视性 屈光性 形觉剥夺性
39
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矫正视力< 0.8
轻度 0.6 -0.8
中度 重度
0.2 -0.5 <0.1
2、拥挤现象
3、光觉正常
40
检测方法 角膜对光反射 红光反射 瞳孔检测 眼底检查
41
治疗
◆病因治疗
◆遮盖疗法
◆压抑疗法
◆精细操作训练
42
鉴别诊断
30
31
32
33
34
35
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鉴别
鉴别点
麻痹性
共同性
发病时间 骤然 、成人多见 逐渐、多为儿童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动作
无异常
方向障碍
复视


斜角 第2斜角>第1斜角 第2斜角=第1斜角
代偿头位 有

屈光状态 无明显屈光异常 内斜多为远视
36
治疗
◆ 病因治疗
◆ 药物治疗
分类 先天性 调节性
后天性 非调节性 部分调节性
18
临床表现
1、一眼注视目标,另眼向鼻侧偏斜
2、眼球运动基本正常
3、向任何方向注视、斜视角均相等
4、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相等
5、无复视及代偿头位
6、常合并程度不同的远视
19
20
21
22
23
24
共同性外斜视
病因 ● 融合功能不良,集合不足或散开 过强 ● 调节与集合力不平衡 ● 屈光参差 ● 解剖因素 ● 废用性
25
分类 间歇性 固定性
临床表现 1、一眼注视目标,另眼偏向颞侧; 2、3、4、5、同内斜视;
26
27
共同性上斜视 病因 解剖异常、神经支配异常等 A或V型斜视
当上方注视的水平偏斜角和下方注 视时的水平偏斜角不同时的斜视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目的 获得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 ◆ 矫正屈光不正 ◆ 弱视治疗 ◆ 正位视训练

现象
弱视
10
第二节 斜 视
融合功能失控,眼球发生偏斜,即在双 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眼位偏斜。
分类
隐斜
显斜
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
内斜
外斜
上斜(垂直性)
A或V型
11
一、斜 视 检 查 法
询问病史 望诊 视力及屈光检查 斜视的定性、定量检查
遮盖试验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法 视野计检查法 同视机检查法
12
眼外肌病
1
复习解剖
2
3
第一节 眼外肌与双眼视
一、眼外肌的功能
协同肌 配偶肌 拮抗肌
协助同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 要作用的肌肉 双眼作同向共同运动时使双 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 双眼同向共同运动时互相制 约、作用相反的肌肉
六个主要注视眼位
4
5
6
二、双 眼 视 觉
视网膜对应点 两眼视网膜上具有相 同视觉方向的成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