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能动的反映
意 识 的 特 点
能够认识事物,分析 概况事物,积累经验, 反映过去的事物。创 造条件达到目的
感知事物,对事物产生 情感体验。 调节自己 的心理和行为,无意识 地记住一些事物。 同一个玩具,不同的幼儿 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有的 喜爱,有的不感兴趣。又 如几个幼儿同听一个故事, 体会各有不同。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动物心理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的萌芽阶段。
1、感觉阶段 处于感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为 无脊椎动物。这种类型的动物只能对单一 性质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即只能反映刺 激的个别属性。蚂蚁、蜜蜂和蜘蛛等昆虫 就是典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只有感觉这 种心理现象。
在白鼠的迷津实验中,白鼠经 过训练,可以选择标有直径8 厘米圆形的通路,而避开标有 直径10厘米圆形的通路。换 言之,经过训练,白鼠学会了 走标有较小圆形的通路。于是 进一步使白鼠走标有5厘米和 8厘米圆形的通路。结果白鼠 选择了走标有直径5厘米圆形, 而不走标有直径8厘米圆形的 通路,即仍然走标有较小圆形 的通路。
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 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 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 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Watson,1924)”。
第一节 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 主义心理学的创建 人 ,教育万能论、 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辩证观
第一节 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
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
蜘蛛感到蜘蛛网抖动,便爬向抖动的地方攫取食物, 蜘蛛网的抖动已成为食物落网的信号。这说明蜘蛛 明显地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应。但是把纸片掷到蜘蛛 网,人为地抖动蜘蛛网,蜘蛛也会爬出来攫食。这 说明蜘蛛还属于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
2、知觉阶段
处于知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为低等脊 椎动物。这类动物不仅能够反映刺激的个别属性, 而且能够对刺激物的多个属性进行反映。动物演 化到脊椎动物,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 类,已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脑。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都属于低等 脊椎动物,它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知觉阶段。
3、具体思维阶段
处于思维萌芽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 物是高等脊椎动物。一般说来,大部分哺 乳类动物的心理只是达到了知觉高度复杂 阶段。只有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 维萌芽阶段。 属于灵长类动物的有黑猩猩、大猩猩 等,能够根据已感知过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对猩猩的实验中,当猩猩不能直 接取到挂得很高或放得很远的香蕉时,它 能先把身边的几个木箱叠起来,或把几根 短棍连接起来,从而取得不能直接得到的 食物,表现很好的智力活动。
体罚有负作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崇尚暴力的榜样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 二、评价与启示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创始人 早年曾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开业,积 累了多年的临床经验 主要理论:精神层次、人格结构、人 格发展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释梦、催眠、 对话分析、移情 主要著作: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 性学三论、自我与本我
冰山理论
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理论 二、评价与启示
埃里克森
生平
美国心理学家,儿童精神分析 医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 物
一、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理论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心理危机:信任对怀疑(0-1岁) 2、心理危机:自主对羞怯(1-3岁) 3、心理危机:主动对内疚(3-6岁) 4、心理危机:勤奋对自卑(6-12岁) 5、心理危机: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20岁) 6、心理危机:亲密对孤独(20-40岁,成年初期) 7、心理危机:繁殖对迟滞(40-65岁,成年中期) 8、心理危机:自我完善对绝望(65岁之后,成年晚 期/老年期)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认知建构论 二、评价与启示
皮亚杰(J. Piaget,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 ,发生认 识论创始人
客体永久性意识实验:
当小象离开婴儿视线时,婴儿不再寻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当玩具离开儿童视线时儿童仍会寻找。
1848年,哈劳 (J· Harlow)首次发表 M· 了前额叶损伤后的观察报 告。 美国有一名叫盖奇 的工长,在铁路施工中领 着一批人向岩石里填充炸 药时,铁钎撞击石头冒出 的火花引燃了火药。一条 长1米、直径2.5厘米的铁 钎从他的面部刺入,穿过 额部,从头顶飞出,使前 额叶造成严重损伤。
两个月后,体力已完全恢复,一切生理机能仿 佛都很正常,他不但能自己料理日常生活,还恢复 了工作。 可是人们发现他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受伤前后判若两人。伤前,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 和同伴相处得很好。伤后却变得偏执、粗野、优柔 寡断、喜怒无常,对同伴们漠不关心,对任何事情 都漫不经心,对人粗暴无礼,再也不能胜任工长的 工作了。劳的报告第一次使人们注意到前额叶损伤 对人的精神活动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盖奇当时昏 迷了几分钟便清醒过来,能说话,也能活动,同伴 送他去医院时,他还能自己走进去。
生物进化到一定水平,出现了神经系 统,于是最为简单的心理现象出现了。心 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 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反映
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 便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反映是物体相互运动的结果,在反映过程 中,往往是一种物体状态的改变可以把另 外一种物体的特性再现出来。感应性是生 命物质和无生命物质的根本区别。
蚯蚓能够感受光、气味和振动等刺激,已 经有短时记忆。研究者曾用T字迷津进行试 验:蚯蚓爬进一条通路,它可以由此达有 食物的暗室;而爬入另一条通道,将会受 到电击。经过120次训练之后,在以后的 40次爬行中,爬向有电击的通路的只有5次, 35次都爬向有食物的通路。
饥饿的蜜蜂会吃掺进 奎宁的糖溶液,却不 吃掺进盐酸的糖溶液, 表明蜜蜂已经能分辨 苦味和酸味。蜜蜂能 够飞回蜂房,但是如 果在蜜蜂飞出之后将 蜂房挪离原地不到2米, 便引起蜜蜂飞回时的 紊乱。飞回的蜜蜂不 飞向挪动了的峰房, 而成群地飞向蜂房原 来的地方。
第二章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动物心理的发生的三个阶段 熟悉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掌握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心理发展 的动力,以及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 熟悉并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 和主要观点及主张
第一节 人的心理发展
一、动物心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史
(一)动物心理的发生
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基础
探讨: 1、中职生与高中生的心理素质的区别? 2、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区别?
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 素
探讨:“官二代”和“富二代”与普 通家庭的小孩的心理区别
5、教育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仲永小时候是个天才,出口成章,作 诗什么的有一手,于是天天被人家请去, 而忽略了学习,于是,长大的仲永变得十 分平庸。
2、感应性 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 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 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一个物体具有了感应性,只能表明其 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因为心理 发生的标志是信号性反应。
例如:单细 胞的变形虫 遇到事物就 趋向它,遇 到有害刺激 就避开它。
3、信号性反应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科学家经过六年 时间教会一只小黑猿维基说“妈妈”、 “爸爸”、“杯子”和“上头”四个词, 但是发音不准,还常用错。 1974年,科学家进一步用计算机来教黑猿 学习人的语言。一只叫拉娜的黑猿学会了 按计算机上的按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人 交谈。 总的来说,动物发展到类人猿,已有比较 发达的心理现象,而动物心理的整个发展 过程为人的心理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当动物能够把一个刺 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我们就说它不 仅具有生命,而且还有了心理。
例如,给海葵一片过滤纸,它会当做食物用 触须把它夹住并吐下。由于过滤纸不能吃, 经过3-5次重复后,海葵不等过滤纸触到嘴边, 即把它甩开,过滤纸已成为不能吃的食物的 信号。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理论
案例讨论
小学生明明经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他不 仅常常欺负同学、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 欺骗家长,而且有时还抢、偷同学的文具 和玩具。对于他的这些行为,家长和老师 伤透了脑筋。 请分析明明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和纠正的 方法
案例讨论——不同理论流派的视角
行为主义: 原因——不良行为学习得来。 方法——要惩罚不良行为,奖励好行为。 精神分析: 原因——超我和自我发展得不好,以本我行事。 方法——对明明过去的生活事件加以分析 自我统一论: 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好。 方法——鼓励明明多参加学习或体育活动,对他 多加鼓励,使他逐渐建立起自信,克服自卑感
49
三山实验
1、实验程序:让儿童坐在三山模型前,并说出对面的娃娃看到的三山是 什么样子的。 2、结果: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完成任务 3、结论:儿童采取一种自我中心的我向思维
50
质量守恒实验
51
第五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论 二、评价与启示
一、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论
(四)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够得着” 定义: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在成人 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针对这个最近发展区所进行的教学,才是容易收到 明显效果并且可以较准确地预期结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