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农村年度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农业农村年度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在全市农业农村年度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XXX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年度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今年以来“三农”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找准短板、提振信心,紧盯目标、奋力攻坚,统筹推进下一阶段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昨天,大家观摩了泰兴、高港和姜堰部分农业农村工作的项目点、集聚区,应该很有收获、很有感触。

刚才,农口主要部门围绕各镇存在的短板,分别进行了点评,讲得很实在、很具体、很有针对性。

希望各镇高度重视各自的短板和短腿,加压推进、务求实效。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和短板,进一步坚定目标必成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建设“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文明程度高”的新农村,强化目标导向,统筹推进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现代农业稳中向好。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夏粮生产在遇到天时不利、品质下降、价格滑坡、市场滞销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市应对及时、措施得力,小麦收成好于预期;畜牧生产、果蔬园艺、水产养殖发展势头向好,全市“菜篮子”供应较为稳定。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XXX现代农业集聚带建设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15项重点工作稳步实施,新改扩建农业项目76个,投入资金9.95亿元,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0.8万亩。

特色品牌越来越多。

成功举办首次特色农产品展览会,XXX肉脯、香沙芋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知名度越来越大,生祠“幸福草莓”、西来“水蜜桃”、马桥“徐周芦笋”、季市“大炉饼”等一批优质农产品正在品牌化成长。

二是农业农村融合发展。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步伐加快。

新老江平线、沿江风光带正在成为休闲观光、创意体验农业的重点集聚区,全市有各类三次产业融合实体265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91家,新型农业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融合发展已渐成气候。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新建通村通组道路91条,总长32.5公里;新建、改造农桥60座、灌溉站70座、排涝站7座、涵洞27座;有序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硬质渠道12.86公里,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扶贫开发稳步实施。

序时完成低收入农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建立了帮扶工作领导挂钩、部门帮扶、第一书记驻点的帮扶工作制度,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方案58个、计划实施扶贫项目95个,初步实现“一村一策、精准帮扶”。

截至8月底,各挂钩部门共筹集资金525万元,累计整修房屋21间、拓宽道路54公里、修缮桥梁20座、救助贫困户460户;一批帮扶项目已陆续开工,完成投资613万元。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深刻认识到,虽然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放到泰州乃至苏南先进地区来比,成绩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差距十分明显。

尽管我市“三农”工作做出了一些亮点和特色,但更多的是短板和问题,这与我市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其中有些问题是长期的,一直以来都存在的,也有些问题是今年才出现的。

这些短板和问题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大。

一是扶贫开发推进缓慢。

各镇对扶贫开发工作还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主体责任不明晰、重视不够的情况。

部分镇、部门对如何开展脱贫致富思路不清、重点不明,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抓手,导致帮扶效果不明显。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还不够强。

从2015年村级集体经营收入来看,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8个,5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31个,10万元以下的村有47个,占总村数的24.5%。

今年以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生祠镇利珠村、新桥镇德胜村等极少数村有所突破外,面上推进效果不明显,整体来说,缺乏思考、缺乏创新。

三是XXX现代农业集聚带进度不快。

沿线部分镇存在“等、要、靠”的思想,推进建设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

特别是沿线绿化的建设周期偏长,迟迟未能到位。

四是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不足。

农业项目招商目录不健全,项目普遍规模不大、质量不高。

上半年,全市农业实际利用“三资”总额6.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1亿元)的57.3%,完成率在泰州地区排名倒数第二;招引规模项目9个,完成目标任务(11个)的82%,完成率与海陵区并列倒数第一(其他市区完成率均超过100%);规模项目投资总额1.43亿元,排名倒数第一。

五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泰州地区属于中等水平,仅完成了签字确认和二轮公示,推进速度落后于泰兴和高港。

六是农村环境综合管护存在“突击应付”的现象。

部分镇主观上出现消极、懈怠、厌战情绪,具体表现为检查时突击应付、忽视长效管理。

农村河道管理存在“打突击”现象,部分河道管护质量不高,农村水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七是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缺乏长效管护。

灌排泵站设备老化,一些涵洞、泵站、防渗渠道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不到位,甚至无人管理,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八是高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不高,未能实现应保尽保。

高效设施农业保源少,整体推进力度不大,理赔速度慢、程序较繁琐。

(二)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不理想。

对照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以及泰州“三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任务,还有部分指标的实现程度不高、未达序时进度。

比如,“智能农业项目”指标。

除马桥、生祠外,其他镇均无进展,仅完成泰州目标任务(5个)的40%。

比如,“设施农业新型农机推广”指标。

除孤山外其他各镇均未完成,仅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0台)的40%。

比如,“50亩以上高效规模设施园艺项目”指标。

部分镇基本没有进展,超过半数以上镇未达序时进度。

再比如,“菜篮子”基地建设指标。

完成6931.21亩,仅完成最低目标任务(9000亩)的77%,未能通过泰州验收。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不快。

一是农业园区建设存在“重创轻建”的现象,有的园区在得到泰州市级认定后有所懈怠,多年未有明显进展。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缓慢,龙头企业数量与周边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有11家,而泰兴、兴化已经突破30家),尚无国家级龙头企业;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基地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完善。

三是土地流转的管理方式较为粗放。

土地流转环节相对简单,缺乏规范性,导致一定程度上存在流转价格偏高、流转大户管理不善的情况;拖欠农户土地流转费现象日趋严重,一些大户因亏本上访、弃耕的可能性增大。

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路还不够清晰。

一些新开发的优质农产品,如“国色天香”牡丹籽油、“谷大叔”牌粯汁饮品、“水禾精华”牌香椽汁等“潜力股”产品市场开拓不够、影响力不强。

五是农村电商发展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

部分基层农村干部缺乏对电商知识的了解,不能主动运用电商发展村级经济,未能有效激发广大农民运用电商进行网上购物和销售的热情。

六是为农综合服务社管理不规范。

大部分为农综合服务社的日用品超市存在店面陈旧、店内商品零乱、进出货台账不健全、管理制度缺乏等问题。

对于这些短板和问题,原因分析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摆上位置。

各镇普遍对农业农村工作不重视,没有真正将“三农”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缺乏研究和思考,存在应付、对付的现象。

各镇投放到农业农村工作的时间、人力和精力相对不足,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二是开拓创新不够,思路理念陈旧。

“三农”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习惯于老路子、老办法,尽管有的镇有些思考,但仍然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没有真正落实到工作举措上,工作的系统性成效不够。

对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反应滞后,改革创新力度不够,缺少突破的办法和发展的手段。

三是狠抓落实不够,工作缺乏韧劲。

遇到问题绕道走,习惯于开个会,议一议,这从表面上看也是抓落实,然而却落不到实处,听个响,见个动静,没有实实在在的结果。

少数镇还存在“靠天吃饭、坐等项目”的思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同时,部门与乡镇之间的联动不够紧密,工作合力没有真正形成。

对于以上问题,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多一份危机感,多一份进取心,找准存在短板,锁定目标任务,加快争先进位,致力赶超标杆,推进各项工作再落实、再突破。

二、聚焦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落实目标必成的关键举措五年看首年,开局最关键。

现在已经是9月中旬,但今年的农业农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一些课要补。

下一阶段,各镇、各部门要重点围绕“全国争声誉、全省争位置、泰州争先进”的目标追求,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一)围绕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提质态、促发展,确保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进入全省“第一区间”。

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进入全省“第一区间”,这是泰州市委、市政府下达给XXX的硬任务。

抓好最后一季度工作,事关2016年各项现代化指标的评估结果,对能否进入“第一区间”意义重大。

各镇、各部门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集中精力补缺、补短,力争今年名次再提升。

一是重点难点指标要再发力。

这里主要说3个指标,关于渔业“三品”比重,省定目标值90%,我市去年实现值41%左右,还存在50个百分点的差距。

对此,各镇要高度重视,迅速摸清区域内水产养殖情况,配合申报单位做好工商注册、养殖证发放和内检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

要开拓思维,创新申报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牵头基地申报的方式,确保全市渔业“三品”比重尽快达到省定目标。

关于信息化覆盖率,省定目标值65%,我市去年实现值60%左右。

近期,泰州市明确对总投资20万元以上的农业物联网项目给予30%的补贴,财政补足剩余70%的建设资金。

因此,各镇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每个镇至少建设1个智能农业技术应用项目(其中,马桥、生祠各2个)。

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省定目标值90%,我市去年实现值81%左右。

目前在大宗粮食生产上,我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在设施农业机械化方面差距较大。

今年,市下达各镇推广设施农业新型农机150台,截至目前仅完成60台,除孤山外其他各镇均未完成任务,严重影响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

对此,各镇要积极引导农户购买、使用设施农业机械,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总体来说,各镇要对照指标水平,分析自身长短,进一步加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市进入“第一区间”提高贡献率。

二是领先指标要再提升。

对于已经领先的指标,如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林木覆盖率等,虽然目前已经接近或超过目标值,但由于是动态指标,每年都有可能发生新的变化,各镇、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巩固提高,确保继续领先。

三是新增指标要再跟紧。

对于家庭农场经营比重、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农产品出口指数、财政“三农”投入增幅等新增指标。

各镇、各部门要在确保其他指标完成进度不后退的同时,奋力攻坚新增指标,确保不失分。

(二)围绕泰州市农业农村目标管理考核,找差距、补短板,确保泰州考核争先进位。

去年,我市得分情况很不理想,与兄弟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业园区建设、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失分较多,在农业招商引资项目上加分不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