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理论及资料整理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理论及资料整理

H h 100 %
沉没比一般不小于50—60%,沉没比愈 大,水汽混合与抽水效果愈好。但要考虑 空压机的压力。 2、风管下入深度 风管下入静水位以下深 度 ( p p) 100 H=
r1
式中:
H-风管沉没静水位以下深度(m) Δp-压风管路损失(一般为0.05~ 0.08mpa) r1-水的相对密度
抽水试验是掌握含水层富水性, 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最直接的手段。
-
一、水文地质试验的任务
查明含水层的富水性 获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评价地下水开采对环境影响 提出合理供、排水方案
二、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渗透系数(k)
水文地质参数
释水系数(S)(给水度u)
导水系数(T) 越流系数k/m 压力传导系数(a)
2、注水试验
是往钻孔中连续定量注水,使孔内保持一定水位,通过水位与水量的函 数关系,测定透水层渗透系数的水文地质试验工作,它的原理与抽水试验相 同,但抽水试验是在含水层内形成降落漏斗,而注水试验是在含水层上形成 反漏斗。其观测要求和计算方法与抽水试验类似。注水试验可用于测定非饱 和水透水层的渗透系数。
• 若
n≤1,为反常型 n=1,为直线型 1<n<2,为指数型 n=2,为抛物线型 n>2,为对数型 若只有两次降深资料,只能用曲度法判定 ②求解系数 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
3、 推求最大涌水量Qmax
用抽水试验所作Q-S曲线的经验方程
• (坐标图解判断或根据曲率判断,推算最大Q值一般1.5-2倍) ⑴直线方程: Q q S (承压水)
渗透系数k
表征含水层透水能力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是水力坡 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渗透系数不仅与 介质性质有关,还与在介质中运动的地下水的粘滞系数、 比重及温度等物理性质有关。量纲为(m/d)。 表示含水层全部厚度导水能力的参数。定义为水力坡 度为1时,地下水通过单宽含水层垂直断面的流量。导水 系数T等于含水层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量纲 为(m2/d)。 又称贮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表征单位含水岩体释水 (贮水)能力的参数(无量纲)。
五、抽水试验设备及试 验安装
1、深井泵抽水试验
长轴深 井泵 深井 潜水泵
需掌握深井水泵的泵体部分、 输水管部分、传动装臵部分 。
需掌握深井潜水泵的水泵部 分、电机部分、进水部分和 密封装臵四部分
特点:需电源、水源清洁,大小水 量不限,但降深间距不易拉开
深井泵抽水试 验安装
深井泵抽水过去主要使 用长轴泵,近年较多地采用 深井潜水泵抽水。深井潜水 泵下入深度没有多少要求, 根据水泵的扬程和水位的降 神进行调整。 • 长轴泵降深 长轴泵降深通过地面上的 调节螺帽调节长轴的上下移 动,从而达到调整泵叶轮进 水间隙,实现不同出水量, 达到不同的降深 • 潜水泵降深 潜水泵电机与泵均在井内, 不能进行调整。要实现不同 的降深和水量,最有效的就 是更换不同扬程和出水量的 深潜水泵来实现
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水井分为无压井和承压井。当水井布臵在 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时,称为无压井;当水井布臵在承压含水 层中时称为承压井。 当水井底部达到不透水层时称为完整井,否则称为非完整井。 在巨厚的岩溶含水层中,应该根据岩溶发育深度确定合理的有效含水 带厚度。
无压完整井抽水试验
无压非完整井抽水试验
①空压机抽水的原理
抽水时,空压机将压缩 空气通过风管送入井中,通 过混合器与水混合成水气混 合物,扬水管内的水气混合 物相对密度较轻,扬水管外 (地层)水柱产生压力差, 不断进入管内,管内的水气 混合物又被新形成的水气混 合物向上推,形成气举排出 井口。
空压机抽水设备安装
安装方法分为同心式和并列式两种。 选择空压机类型时要考虑井深、井径 及其他水文地质条件,空压机通常用9/7、 6/7。通常通过通风管的沉没比、沉没深度 及空气消耗量和空气压力来确定。 1、沉没比 风管在动水位以下的浸没深度与混合 器至出水口长度之比(a) a= H
空压机抽水的优缺点
◆优点 • 可根据静水位设定抽水深度 • 抽水孔径适应范围大 • 可在含泥、沙较多的地下水中进行抽水 • 可随地下水的涌水量变化而变化 ◆缺点 • 抽水成本高 • 噪声较大 • 不利于定流量的非稳定流抽水
第二部分 抽水试验理论及资料整理
一、抽水试验相关理论
(一)裘布依稳定流理论
(3)裘布依公式的不合理性 公式认为井涌水量的大小与井径的关系不大, 但实际中发现,在含水层渗透系数大于1的条件下, 随着井径的加大,井涌水量成倍地增加,并且根据 大口井径抽水试验的结果计算的渗透系数、单位涌 水量比小口径井抽水试验成果计算的参数大得多。 因此,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中,采用小口径 钻孔进行抽水试验,利用试验结果评价岩层的富水 性以及求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 (4)不能确定 S a
3、试坑渗水试验
是在地表挖试坑注水,在坑底保持一定水层厚度,使水在地下 水面以上的干土层中稳定下渗,根据单位时间内试坑的稳定耗水量 测算土层渗透系数的野外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在确定渠道、水库、 灌区的渗漏水量时,多采用此法测定干燥土层的渗透系数。
• 水文地质试验方法的适用条件 在地下水埋深较大,不能满足抽水试验的条件 下,可采用注水试验近似代替抽水试验; 渗水试验仅适用于浅部土层渗透系数的求取。
基本假设:含水层均质、等厚、无限、各向同性。
实验条件:室内沙层,“岛状含水层”
1、流量基本计算公式
( 2 H 0 SW ) SW lg R lg rw
★潜水井:
Q 1.366K
★承压井:
Q 2.73
KMS w lg R lg rw
2、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 用裘布依公式和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联立求解, 通常使用试算法(逼近法)即可得到k、R
裘布依公式中渗透系数K及影响半径R经验公式
潜 水
K 0.732Q R lg (2 H S w ) S w r
K 0.366Q R lg MSW r
R 2S w KH
承 压 水
R 10S K
计算方法,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分别选择计算模型。 首先给定一个任意小的值 ,作为确定计算精度的约束值,然后任 意给出一个假定的影响半径 R0 ,代入公式①中计算出 K1 ,再将计 算出的 K1 带入②式中计算出 R1 ,……….,。如处反复计算,直到 满足 K n1 K n 为止,此时的 K n1 和 Rn1 就是计算得最终结果。
深井泵抽水的优缺点
◆优点 • 水位、水量能在较短的时间稳定 • 抽水成本较空压机低 • 可实现高扬程的抽水试验 • 利于定流量的非稳定流抽水 ◆缺点 • 不适应泥砂含量较重的抽水试验,已造成叶轮、长轴、 橡胶轴承等的磨损,可造成电机及其它部位的损坏。 • 在野外施工中,因缺电需另备发电机组。
2、空压机抽水试验
导水系数T
释水系数s
三、常用的野外水文地质试验方法
1、抽水试验
(1)根据抽水试验的水动力特征:分为稳定流抽水试验、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根据抽水试验孔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分为多孔抽水 试验、单孔抽水试验、干扰孔抽水试验等,
(3)抽水试验的方法:在水井或钻孔中进行抽水,观测 记录水量和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试验时要求对抽水时的水位 和流量进行系统的观测和记录,并绘制水位与流量关系的曲 线。 (4)利用水位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评价井(孔)出 水能力。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确定抽水影响半径(R)和降 落漏斗形状、了解岩层给水度和含水层与地表水及含水层间 的水力联系等。
(三)抽水试验的种类
单孔 抽水
没有观测孔而只有一个抽水孔的抽水试验。用于概略求 取含水层的是文地质参数。由于它只能用经验公式及试算法 求影响半径,故测定的渗透系数精度较差。一般用于水文地 质调查的初步阶段,常用来了解和对比不同地段含水层的透 水性和富水性。在钻探成本较高的基岩地区,仅需实际测定 单孔涌水量时也采用单孔抽水。 是由一个抽水孔和若干个观测孔组成的抽水试验。它能 比较精确地测定T、S值、影响半径和下降漏斗形状,还能确 定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多孔抽水时观测孔一般以抽水孔为 中心呈放射线排列或十字形排列。 也称孔群抽水,即二个或二个以上抽水孔同时抽水,各孔 的水位和流量有明显的相互影响,故称干扰孔抽水。在拟作井 群供水或井群降低地下水位的地段和复杂的岩溶矿区使用。它 的目的不仅为了求参,主要是依靠形成大型降落漏斗,充分暴 露水文地质问题,取得孔群的总涌水量或井群降漏斗中水位降 深值的资料,测定水流的主要补给、排泄方向和预测涌水量等。
由于在过水断面处的水力坡度并非恒值,靠近井的四周误差较 大,k值一般偏小。但对于离井外有相当距离处,其误差是很小的 。为 降水影响半径范围内的平均渗透系数 。
Q f (s) 曲线类型判断及系数求解(曲度法)
①类型判断
n
lg s 2 lg s1 lg Q2 lg Q1
[s2 s1 , Q2 Q1 ]
(四)抽水试验的方法 1、稳定流抽水
在一定持续的时间内流量和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即不超过一定的允许波 动范围),可进行1—3个落程的抽水。抽水试验前应测量静止水位,抽水结 束后应测量恢复水位。稳定流抽水试验主要用于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分 单井(因水跃,k值偏小)和有观测孔的试验。不足之处在于:试验时间长, 取得的参数少。
2、非稳定流抽水
是在抽水钻孔中仅保持水量稳定并使水位不断改变,或仅保持水位稳 定使水量不断改变的抽水试验。非稳定抽水试验的目的是用人工控制的方 法,使钻孔周围含水层中发生地下水的非稳定运动,通过测定水位随时间 的变化过程(或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来测求含水层中地下水在非稳 定运动时的水文地质参数。通过非稳定抽水试验可以测求含水层的导水系 数(T)、压力传导系数(a)、渗透系数(K),及给水度(μ)或释水系 数(S)。具有时间短(但有越流补给和隔水边界时稍长),参数多,可以 预测水位变化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