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

b.用叉子扎取:~鱼。

c.交错:~着手站着。

d.形状为“×”的符号,表示错误或不同意等:反对的打~。

[chà][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臀部着地。

是体操或武术动作。

[chǎ]分开,张开:~腿。

[chá]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车把路口~住了。

③齐读生字。

④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⑤汇报交流:“挥”“挤”:提手旁,与人的动作有关。

“瓶”:形声字。

一种口小,颈细而肚大的容器。

瓶子、酒瓶、花瓶。

(2)春雨妹妹也来了,想要听听你们能不能把词语读正确。

课件分组出示词语: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①指名认读。

②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老师从课文中选了一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也能正确、流利地读一读吗?出示句段: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互相正音。

③齐读。

设计意图: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字词,扫除学文障碍。

三、整体感知,初步概括1.自由读诗歌,想一想每小节描写了哪些内容?指导学生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来尝试概括。

2.学生尝试概括。

第一节: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绿色在风中飘动。

3.你认为怎样读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设计意图:整体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为分析诗歌内容做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观察课后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瓶”“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下节课品读诗歌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1.出示词语: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字词的掌握,回顾诗歌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二、品读诗歌,感悟体会1.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1)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3)“……”表示什么?(4)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春姑娘来了,带来了绿,她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1)学生轻声读第二节。

(2)汇报: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3)认读这些词语。

(4)是不是只有这些绿?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体会绿的多样,绿得奇。

(5)你还知道哪些绿?(6)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出奇”是什么意思?(7)怎样读出这种美,这种奇呢?3.绿得出奇,表现在哪儿?(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2)说说奇在哪儿?(3)欣赏课件。

(4)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事物呈现出的绿,体会绿得奇。

刮的()是绿的,下的()是绿的,流的()是绿的,()也是绿的。

(5)读出绿得美、绿得奇。

4.这么多绿聚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画面呢?(1)学生朗读第四、五节。

(2)欣赏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挤”“重叠”“交叉”。

(3)一阵风吹过,一切都动了起来,仿佛舞蹈教练在指挥,他在指挥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

(4)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设计意图:结合课件的直观感受,唤起对绿的记忆与想象,描绘美丽春景图,诵读中品味绿,感悟绿得美、绿得奇。

三、把握整体,加深感悟1.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让我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绿,绿是希望,是快乐,是生命。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诵读诗歌,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3.组织对学生的诵读做简单的评价。

设计意图:由悟到读到评,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表达的过程,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创意写作1.用最美的情感诵读诗歌。

2.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说一说,写一写:春天到了,校园里,()。

田野里()……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

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事物变绿了?设计意图:依托文本,拓展训练,学习运用语言,巩固所学所得。

模仿文本,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绿铺满到处丰富深浅浓淡充满整个空间聚集重叠交叉飘动指挥舞动教学反思诗歌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世界充满了绿色,细细读来,让我们感受到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让我们感受到希望与快乐。

教学中关注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描写大自然中的“绿”。

诵读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诗歌需要反复吟读,才能领会其深意。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或默读,或齐读,或轻声读等。

在朗读的过程中快速进入情景,再配以音乐,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内心。

图文结合也很重要。

图片具有直观性,能变诗歌文字为可触可感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情境,图片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画面,体验作者的内心感受。

10 绿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瓶、挤”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体会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体会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艾青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检查交流:(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瓶挤叉挥(2)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3)课件出示词语,齐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整齐节拍(4)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生字。

4.交流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第1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2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3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4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5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练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诗歌《绿》,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整齐节拍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自然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1)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2)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同时出示省略号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

2.课件出示第1、2小节,学生自己轻声读读。

指名读、全班齐读。

(1)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为什么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引导学生理解“出奇”的意思。

(2)齐读第1、2小节。

3.教师: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读读课文第3~5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第3~5小节。

(2)学生挑选出自己觉得写得最有趣的一小节再仔细读读。

预设:第3小节:①出示文中插图,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风中的()是绿的,雨中的()是绿的,水中的()是绿的,阳光下的()也是绿的。

②指名读,全班读。

第4小节:①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②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③理解“集中、挤、重叠、交叉”。

第5小节:①读诗句,进行说话练习。

说一说: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②范读,指读,全班读。

(3)讨论交流: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预设:因为大地上的树木、小草等一切绿色植物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好像按着节拍飘动一般。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三、阅读文段,比较异同。

1.阅读课本第39页“阅读链接”中的一段话。

2.思考:宗璞笔下的“绿”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宗璞采用白描手法,其笔下的“绿”将人们带进了一个铺天盖地的绿色世界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