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要把学生当人看

要把学生当人看

要把学生当人看
——听周红五教授报告的心得体会周末有幸听了周红五教授,覃丽兰老师,周慧玲老师的讲座。

印象最深的是周红五教授讲座。

周教授有句口头禅:“要把学生当人看”。

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从生理到心理,从先天的遗传到后天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一个学生。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个体独立性越来越强,个性思维也日趋成熟,这样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就加大了,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并要及时地做出积极向上的引导。

听了周红五教授这场精彩飞扬的报告并结合我平常担当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历,我越来越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力量。

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总是会发芽的。

一、爱,就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

周红五教授说:“要把学生当人看”。

即是说,要把学生当做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他有自尊、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如果老师能处处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尤其是要注意保护那些有个性、有特点的学生,甚至是有明显缺点的学生的自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飞跃。

记得一次班里评选班干部,我们班采取小组提名的方式,推举候选人,一下子有十几名学生都被推选了出来,但优秀的名额却是有限的。

面对这一情况,怎么办呢?决不能因为评
选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我有点为难了。

经过短暂的思索,我决定让他们进行一下自评,再民主评议,然后选出班级优秀者。

有位同学“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很激动地说:“老师,我觉得自己够条件。

你看,我学习还是很认真的,成绩也不错,至于纪律嘛,”他停了一下,说:“我只不过有点随便,不过我正努力改正。

我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我的字写得不错。

”听着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自荐,我不由得一阵欣喜:学生们已经长大,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所渴望的,是我们对他们成绩的肯定,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护。

想到这里,我忽然萌发出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因势利导,给他一个进步的机会呢?于是,我说:“同学,你的优点都说完了吗?我觉得你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没说,用不用我替你说呢?”这时,全班的同学都把目光投向我,都不知我还要说什么。

同学坐在那里,也流露出惊奇、疑惑的神情,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我不紧不慢地说:“你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有上进心,要强,不甘落后,渴望成功,而且知错就改。

就冲着这一点,今天,老师决定投你一票。

不过,是否评选成功,还得看最后的投票结果噢!”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从同学们的欣喜中,我看到了可贵的上进心。

二、周老师讲课的第二个主题是同理心。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沟通交往。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个学生也都期望能和教师沟通
交往。

但在每天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和教师沟通,越不愿意说出心里话。

教师也感觉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总是有一些隔阂,总感觉到我们做教师的往往是“好心不得好报”。

怎样清除这些沟通交往的障碍首先,我们会听吗?我们会从学生的角度,从一个青少年的角度,去吸收、接纳他们话语中的有效信息吗?我们能正确解读他们想表达的观点吗?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使教师形成一种
职业性的思维习惯,那就是“我说的都是正确的”。

在和学生沟通交往中,我们首先需要防止“自以为是”的态度和灌输式的沟通交流方法。

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沟通交流,那通常的情况就一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其次,我们会表达吗?任何表达方式都能起到教育作用,但表达不是教育。

在人与人的沟通交往中,表达首先应该是呼应,是引导,是心灵的碰撞。

作为教师,更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不懂道理,不懂尊重别人”,常常会感到他们“自说自话、不理睬别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长者,我们不得不思考,孩子们身上出现种种“毛病”和我们自己有什么关系?和我们与他们的沟通交往方法有
什么关系?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学生吗?我们是他们的老
师,在与学生、与孩子们的沟通交往中,首先要改变的应该是我们自己。

瓦岗小学
2014-3-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