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民居滇赋 PPT

云南民居滇赋 PPT


云南合院式建筑的一种著名型式,是出现于昆明至滇南通海建水等地的所谓“
一颗印”民居。这种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很早就被纳入了中国合院 建筑体系。纵观使用“一颗印”民居的族属,其间有汉、彝、白、回、蒙占等 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彝族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壹 云南
•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
3、天井狭小,正房、 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 腰檐,正房腰檐称 “大厦”,耳房腰檐 和门廊腰檐称“小 厦”。
大小厦连通,便 于雨天穿行。房屋高, 天井小,加上大小厦 深挑,可挡住太阳大 高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强光直射, 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 拔的高原型气候特点。
4 正房、耳房、门廊 的屋檐和大小厦在标高 上相互错开,互不交接, 避免在屋面做斜沟,减 少了漏雨的薄弱环节。
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 处各设一单跑楼梯, 无平台,直接由楼梯 依次登耳房、正房楼 层,布置十分紧凑。
三间两耳
• 为安全起见, 传统的房屋四 周外墙上是不 开窗户的,都 从天井采光, 天井可调节小 气候,便于采 光、通风、又 可汇集雨水, 以备防火,同 时对于南方湿 热气候天井可 减少日晒。
通常为楼房,为 节省用地,改善 房间的气候,促 成阴凉,采用了 小天井。外墙一 般无窗、高墙, 主要是为了挡风 沙和安全,住宅 地盘方整,外观 方整,当地称" 一颗印"
大小厦交错连通
外围均为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用内土外砖形式筑 成者,称为“金包银”。
穿斗式
构架,适 应云南多 地震的地 质条件,
贰 结构与功能
构筑特点:
房屋毗连 以柁墩代替瓜柱 降低层高、增加柱数、 认真扣榫、加厚土墙、 多用串枋、合柱 墙体:夯土墙、土坯墙、 卵石墙(砌滑墙)、条 石墙 内长外短的双坡屋顶, 腰檐
• 天井狭小,正 房、耳房面向 天井均挑出腰 檐,正房腰檐 称“大厦”, 耳房腰檐和门 廊腰檐称“小 厦”。 大小厦连 通,便于雨天 穿行。房屋高 ,天井小,加 上大小厦深挑 ,可挡住太阳 大高度角的强 光直射,十分 适合低纬度高 海拔的高原型 气候特点
中间为天井,多 打有水井,铺石 板, 作为洗菜洗 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 传统的房屋四 周外墙上是不 开窗户的,都 从天井采光。
半颗印与并联方式
• 较大的住宅,往往由两三 个“一颗印”串联而成, 由耳房外辟门入内。两个 院子之间,做成过厅,为 礼仪饮宴之处。最大的“ 一颗印”住宅,可做到“ 明三暗五六耳五间厅”的 规模。
模型展示
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四合院形式的住宅。住宅 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 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三间两耳倒八 尺”
正房
三间四耳倒八尺
正房底层明 间为堂屋、 餐室,楼层 明间为粮仓, 上下层次间 作居室
耳 房
倒座
耳房底层 作厨房、 柴草房或 畜廊,楼 层作居室。
合院住宅建筑群中最前 边一进院落中,与正房 相对而立的建筑物称倒 座,通常坐南朝北。, 通常设屏风,有贵宾时 打开
滇赋
云南一颗印
几千年来人类的不断努力, 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住宅建 筑形式,这些建筑形式虽然 有历史的局限性,但却是历 代先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中 国传统文化也是人类住宅文 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居 建筑的构造形式因当地的地 理以及其他环境而各不相同 ,在各房间的布局也要经过 仔细的考虑,上在细部构造 上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含义 。
• 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集中在昆明地区。
• 昆明地区的回族、蒙古族和彝族也借鉴了“一颗 印”形式。
云南位于高原地区,土地崎岖,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 ,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加上云南纬 度较低 故朝向要求不高,很多都是依山势而建,趋于自然。
• “一颗印”民居的典 型特征是方正,在方 正之平面上布置正房 三间,两层,前设抱 厦,两边设耳房,在 正房对面的围墙正中 设一扇进出户内的大 门,有的还设有倒座 和屏风,一般倒座进 深八尺,这便是“一 颗印”系列中比较典 型的“三间四耳倒八 尺”。三面外墙封闭, 只在二楼设个别小窗 以供有限的通风、采 光之需。前面的围墙 较高,可以达到厢房 上层檐口。这样,整 座“一颗印”的外观 造型显得方正、严谨 而封闭,所谓“方方 如印”也,由此而得 了“一颗印”这一雅 号。
5、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 坡顶。 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 防火、防盗,外观上罄墙高耸,宛如城堡。
几种梁架构:架房屋为木料的 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土墙 或土墼墙,建盖时先挖基沟, 下石脚,立屋架,上梁(要举 行一个仪式并请客的)
• 然后砌墙或 打夯土墙, 上瓦,最后 做内部的楼 板,板壁等 。做的好的 内外墙均以 石灰粉平, 好的人家地 面可以铺青 砖(非常少 ),一般的 就用三合泥 打实。
石灰、桐油、瓷粉混合 筑就的“三合泥”,这 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 滑,凉爽而不潮湿。
一颗印 变身!
昆明的城乡无论汉族还是
其他少数民族百姓都喜爱建 盖经济、实惠的“一颗印” 式民居。“一颗印”民居虽 然形式较固定,但可根据每 家每户的经济情况和需要进 行增减:如常见的“半颗印 ”以及将两户“半颗印”或 “一颗印”并联成为一栋建 筑,或将房屋的开间和厢房 的多少进行变化,形成“三 间二耳”、“五间四耳”等 等变体。“一颗印”民居这 种可分、可连、可缩、可增 的标准划单元模式,为其他 民居较少见,显示出了较强 的适应性,从中可看到现今 较流行的集合住宅的影子。
1、正方、耳房毗 连,正房多为三 开间,两边的耳 房,有左右各一 间的,称“三间 两耳”;有左右 各两间的,称 “三间四耳”。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 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 或畜廊,楼层作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 无平台,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 低纬度、高海拔,地 势崎岖,风力大、地 震多、太阳高度角大, 雨水充沛
何为“一颗印”?
• “一颗印”民居建筑。所谓“一颗印”,即由正 房和厢房组成,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 。
• 云南的“一颗印”总体特点是:住房方正匀称, 平稳朴实,厢房屋面分长短坡。长坡向内,短坡 向外,加强立面的向心感,突出大门入口。住房 空间有高低主次之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