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 。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2、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 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 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 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 ,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5、德昂族的"刚底雄"
•德昂族传统的住房为正方形"干栏"式建筑。德宏地区的德昂 族一家一院,房屋分两层,由木屋架、竹墙壁、竹楼、草顶构 成,楼上住人、煮饭、贮藏粮食、放置用具,楼下圈养牲畜。 德昂族的建筑水平和工艺相对较高。房屋同样为竹木结构,中 间为走道,两边为各个家族的卧室,每户之间用篱笆隔开,并 在每户的卧室旁设有招待客人的客室。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它的模样与傣族竹楼相似, 但又没有傣家竹楼那么别致漂亮。“拥戈”一般都建在挖成平 台的宅基上,一楼一底,底室不筑围墙,四周设有竹木栅栏, 多用于关猪鸡牛马,安放舂米的脚碓(兑)和堆放杂物。楼室则 建架在四排木之间,房顶有盖草、盖竹片的,有盖瓦的。四周 或栅竹板或栅竹笆,把楼室围得严严实实,风雨不透。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8、布朗族、基诺族的干栏民居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井干式木屋是采用原木经过粗加工建造而成的, 较干栏式木屋更加原始,粗犷,方法也更为简单, 与北美圆木屋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具体的建造方 法是:将原木粗加工后嵌接成长方形的框,然后 逐层再制成墙体,再在其上面制作屋顶。
•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槽,组合成矩形木框 ,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1、纳西族井干木楞房
•居住在川、滇、藏交界地区的纳西族, 善于利用井干式结构建造传统“木楞房 ”。史载“用圆木纵横相架,层而高之 ,至十许尺,即架橼桁(恒),覆之以 板,石压其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1、纳西族井干木楞房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3、傈僳族、独龙族的"千脚落地"
•千脚落地房是“干栏式竹木楼”的形象说法,因远远望去 ,房屋相连,柱子林立而得此称谓,是怒江峡谷中怒族、 傈僳族、独龙族人的基本住房形式。这种千脚落地房,结 构虽然简单,也易搭建,却体现了怒江人千百年来沉淀下 来的极高智慧。千脚落地房有利于防震、便于防潮、通风 散热。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1、井干木楞房连接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2、普米族、彝族的木楞房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3、怒族"平座式"垛木房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4、独龙族井干式民居
•木楞房
•木蔑 房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5、中旬藏族的"土墙板屋"
•中甸藏族的“土墙板屋”,当属 井干结构与夯土墙的混合形式, 在空间和结构技术上充分体现汉 、藏两种建筑文化的嫁接与融合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6、佤族和拉祜族的"木掌楼"
•拉祜族“木掌房”是采用粗实的木料搭建框架,再用木板或圆木栅围四周,屋顶用 草遮盖。 •“木掌房”取材容易,建造方便,正是低热山区居民游动居住的适宜形式。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 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 ,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 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 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吊脚楼比“栏杆”较 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3、德钦藏族"土库房"
•德钦藏族的"土库房很重视房屋朝向的选择,大门要对林木茂盛的高山,不能对箐沟和庙宇。 房屋一般高三层,通常都贴靠高坎,错一层布置。平面形式为角尺形、"凹"字形或"回"字形。 木梁柱承重,土墙围护,土墙为夯筑。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2、景颇族的"矮脚竹楼"
•景颇竹楼呈长条式,开门于一端,要登梯上楼,须先进入过道间。无论官家或百 姓的过道间都有一棵大小不一的柱子。柱子的粗大程度标志着势力的大小,大山官 家的柱子,有的直径达二三尺。而现在这柱子的大小则根据人口、劳动力和房子的 大小而异。在过道间里还放置着杵臼和脚碓,用以舂米。经过过道间,然后才能登 梯上楼。楼上的住房分两三间或十多间不等,各间均有门无窗。屋内根据人口多少 设置若干个火塘,周围铺篾席作寝塌。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一、干栏式民居简介
•干栏式民居主要是用 木为梁柱搭成的简易 小楼式建筑,也有部 分地区使用竹木料代 替木料的。干栏式民 居的上层住人,下层 为牲畜圈或杂物间。 这种底层空出作为他 用而不住人的形式, 是干栏式民居的一个 最大特点。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1、傣族的"干栏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 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 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传统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竹楼为干栏式 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 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 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2m左右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 为墙基,用土坯砌墙 或用土筑墙,墙上架 梁,梁上铺木板、木 条或竹子,上面再铺 一层土,经洒水抿捶 ,形成平台房顶,不 漏雨水。房顶又是晒 场。有的大梁架在木 柱上,担上垫木,铺 茅草或稻草,草上覆 盖稀泥,再放细土捶 实而成。多为平房, 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