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

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


植物 比较项目 根的数目 有无明显发达 的根 还有哪些植物 有这样的根
大豆
小麦
较少 有
青菜、菠菜、 菜豆等
较多

水稻、葱、 玉米等
主根
侧根
不定根
直根系
须根系
主根:长而粗,与茎相连,向下生长。 侧根:从主根上生出的根,向四周生长。
不定根:由植物的茎、 叶上发生的根。
小结:植物的根系:
1、根系: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2、直根系和须根系:
1、过多施氮肥会使土壤板结,改变土壤的结 构。 2、过多施肥会造成氮磷元素流失进入水体;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水华”现象
赤 潮
凤凰岗河段----桥底奇观
制线厂前的告示
水库边的法令
① 水体中N、P过多 藻类大量繁殖 水 体 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死亡的藻类 富 营 水体中的溶解氧急剧下降 养 化 鱼类等需氧生物大量死亡 的 过 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尸体 程
了 ,与茎中的 导管 的水分输送到叶。 (4)筛管位于 输送到根尖。 C 有机物 相连,将根吸收 导管 中,能将叶合成的
A
B C D
E
1.下列情况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 C ) A、化肥厂排出的含N废水 D.农田中过多施用磷肥 C、水生植物的遗体、遗物在水中腐烂 D.衣服使用含磷洗衣粉去污 2.有一处农田中的水稻,植株矮小,叶色发 黄。这种现象说明水稻 ( A ) A.缺氮 B、缺钾 C.缺磷 D、氮、磷、钾都缺
【小结】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条件 ①当植物根毛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浓度)大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
②当植物根毛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浓度)小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
思考:从根毛吸水的角度分析,植物在盐碱地
上为什么一般都长不好?为什么一次施 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盐碱地的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大于根毛细胞液内的溶质质量分数,植物处于 失水状态,所以一般长不好。 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会超过根毛细胞液内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就 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一、植物的根系:(板书)
1、根系: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2、直根系和须根系:
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农林业生产也 会对土壤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⑴过多施氮肥会使土壤板结, 过多施磷肥使土壤缺铁、锌、磷。 ⑵“水华”现象
富营养化污染 ⑴产生原因:水体中有过多的____元素。 P、N
⑵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基本症状: 赤潮 水华 淡水中会出现__现象 ,海水里出现__现象。 ⑶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藻类大量繁殖、死亡 水体N、P过多 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鱼类等大量死亡 水体中的溶解氧剧降 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讨论:为防止水质严重恶化,我们能在日常 生产和生活中做些什么 ?
【阅读】植物营养的吸收盐 的主要部 位。
根冠 (2)在根尖结构中,E是 ,它的作用 保护根尖 根毛区 是 ;F 是 ,它的作用 是 ;B是 ,它的作用是 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根尖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利于水分的吸收。 根毛 增大 F (3)从物质输导的角度分析:D中出现
【实验】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
现象:①在清水中的植物 没有出现萎蔫现象, ②在浓盐水中的植物 出现了萎蔫现象。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示意图
结论: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只有在高于 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的根才能吸水。
【思考】有无其它实例证明根毛确实必须在 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才能吸水?
腌制黄瓜、竹笋、萝卜时,失水; 海水漫入农田,作物萎蔫等。
缺N
缺P
缺K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 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 不同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
【问题】 若想植物的 长势好,就应该尽可 能地多施肥,这样做 可行吗?
来自土壤的13种矿 质营养元素,可分 成三类: 大量营养元素: 氮、磷、钾。 中量营养元素: 钙、镁、硫。 微量营养元素: 铁、硼、锰、铜、 锌、钼、氯七种。
促进植物生长, 促进植物生长, 枝叶茂盛, 枝叶茂盛,
植株矮小,叶片 植株矮小,叶片 发黄,瘦小 发黄,瘦小
P
K
促进根系生长,迅 植株 促进根系生长,迅速 生长缓慢, 生长缓慢,嫩叶变 开花.籽粒饱满 小, 植株暗绿带红 速开花.籽粒饱满 暗绿带红 植株矮小,叶片 茎杆粗壮.不易 植株矮小,叶片上 茎杆粗壮.不易倒伏 上有许多褐斑 有许多褐斑 倒伏
第3 节
植物与土壤
第二课时
三、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植物的生长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 需要无机盐。
【实验】配制四种营养液,观察植物在营养液中的生长。 现象:在分别缺乏氮、磷和钾元素的培养液中,植 物的生长状况不同,分别出现生长异常。
正常
缺氮
缺磷
缺钾
当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和钾的化合物后,植物 的生长慢慢恢复正常。
【实际经验】有些农民反映:化肥施多了,土地却变 “馋”了。意思是说,头1—2年增施氮肥,能明显多 打粮食,往后如果还施那么多氮肥,增产的粮食就减 少了,往往只有提高施肥量,才能维持原来的产量水 平。 过多施肥会造成渗入土壤的化肥与土壤中某些 离子结合成沉积物,逐渐堵住土壤孔隙;且造成土 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 因而使土壤发生板结,改 变土壤的结构。
再 见
使根不断伸向土壤深处
大大增加了它与土壤的 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 土壤中的养分。
想想看:根尖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什么?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植物根尖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根尖的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能 够伸长的缘故
【问题】 植物的根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实例:当作物施了过多的肥料时,作 物反而发生萎蔫现象。这表明作物体 内的水分减少了。
根尖结构 根冠 细胞结构特点 细胞壁薄,外层较疏松 主要作用 起保护作用,利于根不 断在土壤中生长 强分裂能力,可以使根 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
分生区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 (生长点) 细胞质浓,没有液泡,细胞 核大 细胞停止分裂,但显著伸长, 细胞壁薄、有较小液泡,能 伸长区 较快生长 细胞细胞壁厚,有较大的液 泡,内有导管(把根吸收的 水分运送到茎)。 根毛区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 长度的根毛
为什么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根尖的结构
读图: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
讨论:根尖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每一部分细胞 有什么特点?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根毛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液泡较大 细胞壁较厚
木质导管 老根毛
液泡较小
细胞壁较薄 没有液泡 细胞核
嫩根毛
顶端分 生组织
根冠
讨论:根尖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每一部分细胞有什么特点? 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练习: 1、植物生长需从土壤中吸收 水分 和 无机盐 ,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的 根毛区 。 2、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时,水体出现的基本 症状是:在淡水中出现 水华 现象,在海洋 里出现 赤潮 现象。 3、下列情况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C ) A、化肥厂排出的含N废水 B、农田中过多施用磷肥 C、水生植物的遗体、遗物在水中腐烂 D、衣服使用含磷洗衣粉去污
特点:主根长而粗,侧根短而细 双子叶植物大多是直根系,如大豆、青菜等。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
特点:主要由不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大多是须根系,如水稻、小麦等。
3、两类根系主要区别:
讨论:
根系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系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水份和 通气状况有关。
思 考:
为什么要在河堤、山坡、沙地 上造林种草?
植物的根系非常庞大,不仅固定 了植物体,而且还能牢牢的“抓住” 土壤,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 一起,叫做根系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 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根 系可以入土20米以上
【观察】下面两种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
大豆的根
小麦的根
水体发黑、发臭,水质恶化
②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产生的原因:
水体中有过多的氮、磷元素。
③水体氮磷元素的来源: (1)农业上过多使用氮肥和磷肥; (2)工业上排放的富有N、P及有机物的废水等; (3)生活上排放大量的污水。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 生长起不同的作用。
营养元素
N
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1、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起保护作用,利于根 不断在土壤中生长;根冠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细胞壁薄,外层较疏松。
2、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 质浓,没有液泡,细胞核大;分生区细胞具有分 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
3、伸长区中细胞停止分裂,但显著伸长,细胞壁 薄、有较小液泡,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长长, 使根不断伸向土壤深处。 分生区 根的长度能不断增加,就是因为:____的 伸长区 细胞能分裂和_____的细胞能伸长的缘故。
1,在两个大小相仿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 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 注入等量的清水和盐水,各用一个装 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住洞口,记下玻璃 管内液面的高度。一段时间后,将会 看到 下降 (1)甲玻璃管液面的高度将___ 上升 (2)乙玻管内液面的高度将__ (3)用手捏乙萝卜的感觉是__ 很软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请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萝卜细胞的细胞质浓度 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装置如上图所示,观察到玻 璃管内液面变化不大,则该溶液的浓度萝卜细胞细 胞质的浓度。
水体发黑发臭,水质恶化。
我国是赤潮多发的国家之一,大大小小的赤潮 给我国沿海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每年直接经济 损失约10亿元;赤潮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导致 人的死亡;另外赤潮还能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近年 来我国赤潮的状况日益恶化,发生频率逐年增高 (见下图);发生面积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 长。形势是非常严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