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指导“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指导莆田四中郑细石一、明确写作的内容“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其实就是写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们平时要勤观察、勤纪录、勤思考,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热爱生活,有动于衷、常动于衷,思考社会,做社会的有情人。
二、精心选材“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就是挖掘生活中的亮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曾经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材料,再现那感动的一刹那。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人和事,有时感动也许只是一刹那,但回味那一刹那,就是体味生活,就能发现真情、启迪心灵。
这也是作文选材和生活的链接点。
注重材料的选择:1、选材可大可小。
心灵触动的诱因在外,但其源在内——心灵的触动看上去似乎是偶然的,其实心中有感,眼里才有泪。
所以作文不一定要选大人物、大事件写,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常事,只要感受独到,都可以写。
2、选材着眼于艺术的“真情”。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着眼点是自己的感触,有“真情”才有“实感”,作文才有“感”可写,有“情”可抒。
要避免选材虚假、陈旧,如,写雨天,就是老师自己回家;写自己生病,就是老师及时送医院,或者落下功课老师到家里补课。
虚得近乎是笑话,哪来的“实感”。
当然,文章中的真实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实,否则,就成了白开水。
3、选材要兼顾“深度”和“广度”。
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选择触动较深的人和事写,如,写亲人、朋友,因为相处的时间多,交往比较密切,感受也深;写亲身经历的事,亲眼看到的事,感慨也真。
从写作的对象上看,可以写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可以写经常发生的事,经常感触的事;也可以写特定空间、特定时间里发生的让你感动的人和事,哪怕只是邂逅;还可以凭自然界中的某一现象展开联想写心中的感受。
三、认真构思动笔之前,要想一下,我要写人还是写事。
如果写人,就得想写他的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触动了自己的什么情感,从人物哪点展开叙述;如果写事,就要想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些环节,准备采用哪些材料,是用顺序还是倒叙等。
例:《我的警察哥哥》开头:每逢春节,大家都快快乐乐的过着,惟独我和家人沉浸在悲伤之中。
我清清楚楚的记得“大年三十”,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
结尾:我当警察的哥哥的去世,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难以忘怀,更让我认识了好人与坏人。
四、学习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技巧1、衔接过度。
衔接过度是层次和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相互承接,使文章结构显得紧密、浑然一体的结构方法。
如,开头、中间有伏笔设悬念,后文、结尾有照应,这样写出的故事才会有波澜。
有时候用过渡词,有时候用过渡句,有时候用过渡段。
过渡方法多种多样,例如,首尾照应式:开头出现的事物或某些语、句,在文章结尾又再次灵活出现就会使文章首尾圆合。
2、采用多种表现手法。
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很多同学写记叙文只把事件经过的原原本本地写下来,没有轻重主次、没有“波澜”、没有“旁逸斜出”,平铺直叙完就“无话可说”了。
我个人认为写记叙文主要是语言的生动传神(文采)的训练,其它的写作技巧其实很简单:写点小景,抒点小情;发点小感慨,写点小哲理;抓些细节,挖点感动;再来点曲折多变,出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写出个性,写出新意的文章就不难了。
例如,注重细节描写:在挖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运用细节描写能把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形象地再现出来。
例子(1) 孔乙己分完茴香豆后,孩子们还盯他的碟子时的细节描写:“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鲁迅《孔乙己》)——把富有爱心而落魄可怜的孔乙己的苦涩、快乐的生活形象地描绘出来。
(2)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细节的描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柬,伸着两个指头。
”(吴敬梓《懦林外史》)——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作者写他临死时,“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明白他是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草而死不瞑目!这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这个吝啬鬼个性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的细节的描写:“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于勒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
当于勒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时而立刻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处细节描写,揭示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要注意的方面: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要注意(1)要细致观察事物,准确真实描写;(2)要紧扣中心,选用的典型细节;(3)要精心锤炼词语,巧妙使用修辞手法。
(4)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服务。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写作指导心灵的触动诱因是外在的,但其根源在于人性的光辉;心灵的触动看上去是偶然的,其根源是常怀感激之心。
心中有爱,眼中才能有泪。
人生有许多图景也像四季的风景一样美丽,但我们的眼睛却常常熟视无睹,为什么呢?因为心灵的麻木。
触动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双眼饱含感动的泪水,只有这样,心中才会有美丽的彩虹,而你的笔下才会流淌出动人的文字。
一、作家谈“有感而发”1.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
──巴金2.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歌德3.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
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贺拉斯4.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
──冰心二、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1、发掘感动点。
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
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
2、提炼素材。
这个过程,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
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问题二:素材中意蕴发掘不足。
例:我开始怀疑,怀疑这个世界多么令人震惊的一幕,小小年纪的他,已成为不劳而获、骗人钱财的社会渣滓;在我们愤慨万分的同时,我们的心灵是不是该进一步地扣问:这个少年是不是一个受害者?一个青春少年没能坐在教室里学习,却坐在集市上行乞骗钱:试问,中年人有没有责任?为人父母养育孩子的责任在哪里?社会有没有责任?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到底有多少漏洞和隐患?……3、整体构思。
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三、怎样选择材料1.着眼于“小”。
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罗丹艺术论》2.着眼于“真”。
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
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五个一”――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
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
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
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童心》例文:奶奶坐在桌边,正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米汤送到嘴边,小孙子倚在她的膝上,静静的望着她。
小孙子看奶奶轻轻的呷了一口,便问:“奶奶,好喝吗?”奶奶皱了一下眉头,米汤怎么是咸的?她把碗慢慢搁在旁边的桌子上,然后伸出干瘦的手紧紧握住小孙子冻得发紫的手。
“好喝!好喝!乖孩子。
”她说的是违心的话,脸上显出欣慰的笑容。
刚五岁的小孙子就知道给她端饭,面对这可爱的小孙子,老人怎忍心说不好喝呢?歪着脑袋的小孙子听奶奶这么一说,不禁咧嘴笑了。
“奶奶,到吃午饭时,我一定再往你碗里多放点盐。
”奶奶一愣,微笑嗔怪道:“你给我放这么多盐,想咸死我呀?”小孙子两道淡淡的眉毛向上一挑,眨着晶亮的眼睛说:“妈妈昨天说,咱家就你一个吃咸饭。
刚才我给你端饭时,就偷偷放了一把盐。
”瞬间,奶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仿佛呆了一般,僵僵的坐在那里,泪水从凹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
爸爸瞅了妈妈一眼,妈妈的脸红啦。
四、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相关策略:策略之一——加强扩句,充分运用修饰语,将人、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策略之二——巧用修辞,增强作文语言的感染力策略之三——穿插描写,使行文生动,血肉丰满。
策略之四——赋予深意,小中见大,激浊扬清。
【学习目标】1.练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写法。
3.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培养对生活的感激之心和敏锐感受。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提前阅读“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理解把握写作话题。
2.搜集写作素材。
材料可以来自生活,也可以来自阅读;可以表现为情感的共鸣,也可以表现为理性的思考。
3.讨论话题,交流素材。
二、学习过程1.话题导入“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生命因眼泪而饱满,人生因感动而美丽。
心灵的海时时会被人和事的风而触动,形成洁白的浪花。
下面让我们撷取浪花几朵,感受海的清澈、深远、博大......2.材料感悟孩子不能没有妈妈1912年,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美国的大洋上触冰将沉,乘客史密斯夫人的两个孩子被抱上了快超载的救生艇,她却不能再上去了。
眼睁睁地望着即将生离死别的亲生骨肉,她绝望的痛哭起来:“我是她们的妈妈呀……”这时,坐在艇上的一位女士站了起来,决意换回史密斯夫人。
她像回家一样走回泰坦尼克号,只留下一句话:“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全世界在那一刻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