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祝福 By 鲁迅 读后感

祝福 By 鲁迅 读后感

女人的命运
看完《祝福》,我的心怎么也不能平静,怪作者为什么如此狠心,把祥林嫂写得这么惨;既然第二次再嫁,使她忍受失夫丧子之痛,就不应该让她再到鲁镇来遭受别人的白眼,让她到一个远一点不知道她过去的地方做事。

可是,我知道,祥林嫂的悲剧是到时的社会造成的。

不能怪任何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个社会的罪过。

文中说,当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由于是个寡妇,所以作为讲理学的老监生的四老爷却不喜欢,但由于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且在试工期间非常勤快,被四太太留了下来。

对于这一切,祥林嫂非常满足了,然而好景不长,她被她婆婆卖给了贺老六,原本以为她的日子会好起来,没想到没多久又让她忍受丧夫丧子之痛,大伯又来收屋,逼得她无处可走,最后又来到四老爷家做工。

然而她死了两个丈夫,被人认为是个不祥之人,祝福用的东西,即使在她捐了门槛的情况下,也还是不可以碰。

此刻,她已经深深地明白,自己始终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所接纳,最终沦为乞丐,一个四十上下的人,头发全白了,眼睛无神,在别人的“祝福”声中悲惨地离开了这个让她吃尽苦头的世界。

这就是她的一生,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的一生。

祥林嫂,一个非常值得同情的女人,只要稍微有点良知的人,都会同情她。

然而,“鲁镇”一个受封建制度统治两千多年的地方,那里的人思想已经麻木了。

他们对这一切不但毫无感觉,有的甚至还要在她的伤口上撒把盐,把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当作一种消遣。

柳妈,一个不敢杀生的“善女人”竟然叫祥林嫂去死。

我不知道祥林嫂有没有过自杀的念头。

在我看来,如果她早点死去,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为什么在她婆婆逼她改嫁时,她能以自杀来反抗,而现在,面对什么悲惨毫无希望的生活却不能用这种方式。

也许大多数的人会说自杀是弱者的体现,其实自杀也需要勇气,如果是祥林嫂,早一天离开世界就少受一天苦。

不管怎样,祥林嫂她的生命结束了,她的死要怪鲁四老爷、四太太以及鲁镇上那些麻木的人,但根源是封建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这种女人的命运只能如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