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矿的地质背景

成矿的地质背景

成矿的地质背景
凹山一带铁矿位于宁芜断陷陆相火山岩盆地中段的马鞍山地区,区内主要地层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系的龙王山组合大王(黄山)山组,岩性为富碱质偏基性的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系列。

它们都有一套火山碎屑岩(下段)、火山熔岩(中段)和火山沉积岩(上段)组成,总厚1400余米。

它们整体上构成北东走向,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多在20℃以下。

上诉火山岩系系不整合地覆盖在象山群及西横山组之上,后者与下伏三叠系的青龙群和黄马青组共同构成盆地的基底。

区域内断裂构造明显发育,主要有三组。

北北东向一组是本区主要断裂,按其产状、规模和与整个宁芜地区对比,应属压性到压扭性,形成时间最早,曾经长期活动,成为火山喷发和次火山岩侵入的主要通路,因而从全局上控制了火山岩-次火山岩型铁铜硫磷矿床的空间分布。

这组断裂以阴山-黄梅山断裂带位代表,纵贯盆地中心,沿走向经常有局部扭动和分叉。

伸延到凹山一带时,表现为由次级雁行状断裂及伴生的张性、扭性断裂组成的多字型体系。

从北到南依次出现陶村、凹山、马山三个作雁行排列的二级压性断裂带,分别控制了三个矿化富集中心。

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属张性和张扭性,它们大体上每隔10-12公里出现一条,具有等距性,并切割北北东向主干断裂,这组断裂在成矿前已有活动,对铁矿分布也起到作用,但它们不像北北东向断裂那样明显地控制整个岩带和矿带的分布,而只有在它们与北北东断裂的交叉部位才产出较大的岩体和矿床。

成矿以后,北西向断裂仍有强烈活动,断层迹象在地表能直接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