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农 药 基 础 知 识.

(整理)农 药 基 础 知 识.

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定义农药(p e s t i c i d e):是指用于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的总称。

二、农药对园林养护的作用⏹在园林养护中,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除杂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创建健康、有活力的园林景观,都离不开农药的科学施用。

⏹农药是维系美好园林景观的必备品。

⏹了解农药的性能,懂的如何选择优质的农药,如何科学施用农药,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用药的目的和养护的宗旨。

三、农药的分类(一)农药根据使用的领域分类1.农业用药(传统意义上的农作物用药)2.非农业用药(1/4)森防用药园林用药卫生防疫用药工业防腐、防虫、消杀用药(二)根据防治对象分类1.杀菌剂定义: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杀菌剂根据作用原理分:(1).保护性杀菌剂:这类药剂在植物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抑制或杀死病原,使其不能侵入植物体内,保护植物免受危害。

如百菌清代森锌代森锰锌(2).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于植物一部分,植物吸收后能被传导到其它部位发挥杀菌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如多菌灵松尔(3).免疫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用,可使植物获得抗病性能,不易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

如低聚糖2.杀虫剂广义上的定义:用来防治有害昆虫、螨类、线虫、软体动物的化学物质。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等)和拟除虫菊酯类(毒枪,毒箭)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1)胃毒: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消化系统,引起中毒死亡。

如毒死蜱、敌百虫(2).触杀药剂接触虫体后,通过体壁渗入体内或者封闭气门,引起中毒或窒息死亡。

如氰戊菊酯、毒枪(3).熏蒸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如:磷化铝、硫酰氟(4).内吸:药剂被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传导扩散,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如吡虫啉、蚧必治、毙克(5).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引诱剂(诱蝇酮)拒食剂(拒食胺)驱避剂(驱虫威)不育剂(绝育磷)3.除草剂按性质分:(1).灭生性除草剂:见绿就杀,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

如:克无踪草甘膦(2).选择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保护草安全,只对防除杂草起杀灭作用。

按作用方式分:(1).触杀型除草剂:直接杀死接触药物的细胞,对未接触药物的部分无伤害。

接触药部分反应快,但除草不彻底(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施于土壤或杂草植株上,被杂草的根、茎、叶、芽等部位吸收而传导至全株,使杂草生长受抑制而死亡。

虽见效慢,但防除彻底4.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经过人工合成的,具有内源激素活性,能调节、控制、指挥、诱导植物开花结果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调节剂按作用分:(1).植物生长促进剂:——促进植物生长发育G A3、6-B A、K T、I B A、N A A、氯吡脲、三十烷醇、胺鲜酯、2,4—D钠盐、复硝酚钠、对氯苯氧酸、增产灵(2).植物生长抑制、延缓剂——延缓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生长抑制剂—M H氯苯胺灵生长延缓剂—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甲哌嗡、比久复配型的:绿篱停草坪矮必施(3).具有多种作用方式的植物调节剂乙烯利:促进开花、促早熟、催红、性别控制等;脱落酸:促进休眠脱叶、增强抗旱、抗寒、抗盐碱等抗逆性;噻苯隆:促进脱叶、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等(三)根据农药的来源及化学性质1.无机农药:是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

如:石硫合剂、硫酸铜、波尔多液、硫磺、高锰酸钾、砷酸钙等特点:品种少,药效低,防治面窄且易发生药害,大多数已被有机农药所代替。

2.有机农药:人工化学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特点: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

现在使用的农药绝大多数是有机农药3.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除虫菊酯、烟碱、鱼藤酮等动物源农药—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微生物源农药—B T乳剂、阿维菌素、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特点:对人畜、天敌相对安全、对环境污染少缺点:①防治效果一般较为缓慢。

②有效活性成分比较复杂。

③控制有害生物的范围较窄。

④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干扰⑤产品有效期短、质量稳定性较差。

四、农药的辨识(一)农药的剂型农药制剂包括原药及辅助剂,原药指未经加工的农药,大多数不溶于水或难溶水,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将其与适当辅助剂进行加工后,才能起到防治作用。

经过加工的农药称为农药制剂。

剂型:指制剂的不同形态,常用的剂型有:1.可湿性粉剂(W P)原药+填料+湿润剂+悬浮剂入水搅拌后可形成均匀的悬浮液。

使用:喷雾浇泼拌种撒毒土土壤处理影响农药质量的因素质量=质(品质)+量(含量)质——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受原药纯度、生产工艺、添加助剂和功能剂影响。

量——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原料选择影响质量以生产15%多效唑为例:用1吨60%的多效唑可生产4吨15%多效唑,则每吨里含杂质100kg;用1吨90%的多效唑可生产6吨15%多效唑,则每吨里含杂质17kg;原药纯度越高,杂质越少,活性越强。

生产工艺影响质量如:50%多菌灵可湿粉,用超微气流剂生产。

与普通粉碎机相比:细度高,悬浮率好,相同用量覆盖面积更大,吸收和效果更好。

添加助剂、功能剂影响质量助剂、功能剂指用于改善制剂性质,提高效果,减少对人畜危害而加入的各种辅助材料常见的助剂及功能剂安全剂、湿润剂、乳化剂、渗透剂、展着剂、分散剂、粘着剂、崩解剂、消泡剂、填充剂影响可湿性粉剂药效的因素◆原药纯度:◆工艺:超微粉工艺(细度)◆悬浮性:◆润湿剂:2.乳油(E C)农药的原药和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苯、二甲苯等)制成。

乳油在水中是不能溶解的,但加水搅拌后,即被搅成无数微小的油滴,通过乳化剂的作用,使这些微小的油滴均匀地悬浮在水里,成为乳白色的乳状液。

影响乳油药效的因素:原药助剂——乳化剂可以将乳油乳化成非常细小的油滴,使乳油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水中。

油滴越微小,乳化性越高,分散越均匀,稳定性越好,安全性也越高。

乳油特点:喷洒时能在植株表面湿润展布,粘附力强、渗透能力强,不易被雨水冲刷,防治效果好,残效期长,不留药斑,不影响观赏,使用方便,用途广。

可喷雾、泼浇、涂抹、拌种、浸种、处理土壤等。

3.片剂农药的原药,填料和辅助剂压制成的片状制剂。

其中水溶性片剂,可作为浸种用;吸潮分解的片剂,可作为熏蒸剂使用。

4.颗粒剂(W D G)1)吸附性颗粒剂:原药+辅助剂+载体优点:沉降性好,飘移性小,对环境污染轻,残效期长,施用方便,省工省时2)水分散粒剂在美国称为干流动剂或干悬浮剂(d r y f l o w a b l e,简称D F),就是把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再造粒成水分散性粒剂。

是当今农药剂型发展的方向。

优点:1、可制成高含量的制剂;2、无溶剂,无粉尘,不漂移,安全性高;3、遇水立即崩解释放有效成分,药效高;4、制剂气味小。

5.水剂水剂是利用某些原药能溶解于水中的特性,直接用水配制而成。

优点:加工方便、成本低;缺点:不易在植物体表湿润展布,粘着性差,含有大量水,长期贮藏易分解失效。

6.胶悬剂由农药的原药+载体+分散剂等构成的粘稠性悬浮液。

悬浮剂兼具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优点,耐雨水冲刷药效高,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悬浮性。

主要用于常规喷雾,也可用于超低容量喷雾(二)农药种类在包装上的标识国家规定不同的农药类型用一条置于包装的正下方与包装底边平行,宽为2m m的不同色带标识。

1.杀虫剂———红色2.杀菌剂———黑色3.除草剂———绿色4.调节剂———黄色(三)农药毒性的包装标识⏹“是药三分毒”,无药不含毒。

⏹为人治病的药与给植物治病(虫)的药,“以毒攻毒”的本质是相通的,”以毒攻毒”的用药机理是一致的.⏹以农药之“毒”去降解植物病虫之毒乃历代植物保护用药之道。

1.毒力:药剂本身对有害生物的毒害程度,一般在室内人为控制下精密测定的。

2.药效:药剂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效果,一般在室外自然条件下测定的。

药效与毒力关系:药效除与药剂本身的毒力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加工质量、用药时的自然条件有关,一般情况毒力大药效高.3.毒性:指药剂对人、畜等的毒害程度.各种农用化学品毒性水平差别极大,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信息素中绝大多数都是低毒或微毒,有机磷酸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部分品种为高毒和剧毒农药。

农药毒性常用L D50或L C50表示L D50——致死中量,即引起50%供试动物中毒致死的剂量L C50——致死中浓度,即引起50%供试动物中毒致死的毒物浓度毒性分为——微、低、中、高、剧毒农药毒性包装标识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对亚太地区十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农药使用状况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所谓农药问题,实际都属于农药使用技术问题”。

五、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一)科学合理用药提高药效1.选准药剂,对症用药选药、用药的两大问题:⏹没认清具体是什么病虫,乱选药⏹知道是什么病虫害,但不了解农药性能,错选药。

植物病虫草害种类很多,每种农药及不同剂型都有自己适宜防治的对象和使用适期。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全面了解农药的性能特点和它的具体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才能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剂,做到对症下药。

如治病要用杀虫剂、除草要用除草剂、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要用调节剂等。

其次每种类型的农药由于作用方式的差异,使用也是有讲究的如杀虫剂中胃毒剂则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触杀剂对各种口器害虫都有效;熏蒸剂只能在保护地密闭后使用,露地使用效果不好;如在病害防治中,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对细菌病害效果不好;治缺素症必须使用对应的元素才有效。

此外,还要注意选用合适的药剂剂型。

多雨情况下可选用乳油,因为它渗透性好,吸收快,耐雨水冲刷;干旱地区则选用可湿性粉剂较安全,防治地下害虫选用颗粒剂使用较方便。

2.适时用药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用药特点选准时期用药。

①害虫:抓住虫害发生规律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治。

如:蚧壳虫在孵化期防治,食叶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一般应在幼龄期防治。

②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效果好早期预防为主,初期治疗③草害在幼芽或幼苗期对除草剂比较敏感,2-5叶期为防除杂草的适期。

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是确定施药适期的先决条件。

3.适法用药用药的方法很多:如喷雾、浇灌、涂抹、吊注等。

⏹一般食叶害虫可用喷雾法防治,但却不能用喷雾防治蛀干或地下害虫。

⏹危害木质部的蛀干害虫——吊注⏹危害根部、根颈部的地下害虫——浇灌⏹扦插生根的就只能用于浸泡插条的切口部位。

4.适量用药——严格掌握施药量⏹用药浓度和用量是根据科学试验结果和实践经验而制定的,使用农药不计量,污染和中毒风险必然很大。

⏹取药时不称不量,随手倒药,估计“大概”、“差不多”、“问题不大”、“约计”、“越浓越好”,以“想当然”取代严谨的计量科学必然产生许多不良后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