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宰后检验
2.检查病变
对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脂肪、胸腹 膜、骨骼、关节及腱鞘等组织,观察有无 出血、水肿、脓肿、蜂窝织炎、肿瘤等异 常病变。
3.剖检
依次剖检应检淋巴结,如发现可疑病 变,必须增检其他有关淋巴结,并剖检 两侧腰肌,检查有无囊尾蚴,在囊尾蚴 病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剖检肩胛部、股部 的肌肉,以查明虫体分布的情况和感染 强度。
三、检验的程序与要点
(一)头部检验 猪头 (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项: 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主要检查猪的局限 性咽喉炭疽和结核。
第二项:
在脱毛之后,先剖检两侧外咬肌(检查 囊尾蚴),然后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 和扁桃体,同时观察鼻盘、唇和齿龈(注 意口蹄疫、水疱病)。如果按加工工艺流 程规定,劈半之后头仍留在半胴体上, 头部检查则在胴体检查时一并进行。
2.心、肝、肺脏的检验
(1)肺脏检验:
先看外表,剖开支气管和纵隔后淋巴 结(牛、羊)。然后触摸两侧肺叶,如触摸到 硬结则剖开硬结部分检查,必要时剖开支 气管。检查中注意有无结核、实变、寄生 虫及各种炎症变化。检查马类与骆驼的肺 脏时,要特别注意气管,并仔细剖检肺实 质特别注意有无局限性炭疽病和脓肿,此 种病变多位于肺的深层。
3.肾脏的检验
肾脏连在胴体上,其检验和胴体检验一 并进行。首先剥离肾被膜,察看肾外表, 触检其弹性和硬度,如发现有某些病理 变化,或其他脏器发现病变,如结核结 节等病变时,须剖开检查,目的在于检 查猪副伤寒、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丝 菌病、猪痘等传染病。
4.子宫、睾丸和乳房的检验
在公畜和母畜须剖检睾丸和子宫,特 别是有布鲁氏菌病嫌疑时。乳房的检验 可与胴体检验一道进行或单独进行,注 意检查结核病、放线菌肿和化脓性乳房 炎等。
检验的步骤——程序性
在流水线上,以不影响生产为原则
二、检验点的设置
(一)宰后检验点的设置
1.猪的宰后检验点设置
(1)头部检验点: 《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该检
验点设在放血之后入烫池之前剖检颌下 淋巴结,以查验猪炭疽病和结核病变。
(2)皮肤检验点: 设在脱毛之后,开膛之前,检查皮肤
的健康状况。
(2)心脏检验:
检查心包,剖开心包,观察心脏外形、心 包腔及心外膜的状态。在左心室肌上作一纵 斜切口,露出两侧的心室和心房,观察心肌、 心内膜、心瓣膜及血液凝固状态。在猪应特 别注意二尖瓣上有无菜花样赘生物(慢性猪丹 毒)。检查心肌有无囊尾蚴寄生。
(3)肝脏检验:
先观察外表,触检弹性和硬度,注意大 小、色泽、表面损伤及胆管状态。然后 剖检肝淋巴结,并以刀横断胆管,挤压 胆管内容物注意检查有无肝片形吸虫。 必要时剖检肝实质和胆囊,注意有无变 性、脓肿、坏死和肿瘤等病变。
2.牛、羊的宰后检验点的设置
(1)头部检验点:检验头部主要部位。 (2)内脏检验点:分两步检验。
“白下水”检验点:检验胃、肠、脾、胰 等脏器及相应的淋巴结。
“红下水”检验点:检验心、肝、肺等 脏器及相应的淋巴结。 (3)胴体检验点:检验胴体、主要淋巴结与肾
脏。 (4)复检点(终末检验点):同猪的检验任务。,
送旋毛虫检验室检验。 (5)胴体检验点:
设在胴体劈半之后。主要检验胴体各 重点部位、各主要淋巴结以及腰肌和肾 脏。
(6)复检点(终末检验点):
上述各检验点发现可疑病变或遇到疑 难问题,送到此点作进一步详细检查, 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验。此外,还要对 胴体进行复检,监督胴体质量评定,加 盖检验印章。
检验的方法——规范性
第二节 宰后检验的组织与要求
一、胴体和受检器官的编号
(一)编号的重要性 (二)编号方法 1.常用的编号方法有,贴纸号法、挂牌法 和变色铅笔书写法。
2.有些大型肉联厂采用与胴体同步的内脏 自动传送装置。
同步检验法的工艺设备有两种:
一种是在载运胴体的传送带近旁设一条与 之同步运行的传送带,装设许多长方形 的不锈钢盘,用以装运相应胴体的各种 脏器;
第六章 动物的宰后检验
第一节 宰后检验检疫的意义
一、动物宰后检验的意义和特点 意义:
屠畜的宰后检验是动物卫生检验最重 要的环节,是宰前检验的继续和补充。
特点:
1、病理变化不明显: 2、屠宰加工速度快 3、胴体不准随意切割
二、宰后检验的要求: 检验的方法——规范性 检验的步骤——程序性 检验的目的——针对性
(二)皮肤检验
主要对猪进行的检验。在胴体解体开膛 之前,对带皮猪直接进行观察和检验, 对剥皮猪则对剥下的皮张施行检验。当 发现有传染病可疑时,即刻打上记号, 不行解体,由叉道转移到病猪检验点, 进行全面的剖检与诊断。
(三)内脏检验
1.胃肠脾的检验
首先视检胃肠浆膜及肠系膜,并剖检 肠系膜淋巴结(注意肠炭疽),必要时将胃 肠移至指定地点,剖检粘膜的变化,注 意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充血、出血、水 肿、胶样浸润、痈肿、糜烂、溃疡、坏 死等病变。
(五)旋毛虫检验
开膛取出内脏后,取两侧膈肌脚各 15g,编上与胴体同一的号码,送旋毛虫 检查室检查。检验时,先撕去肉样肌膜 作肉眼观察,然后在肉样上剪取24个小 片,进行镜检,如发现旋毛虫时,根据 号码查对相应的胴体、头部及内脏。
(3)内脏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内脏之后。根据生产实 际,分为两步进行,即屠宰加工行业称 之为“白下水”(胃、肠、脾)
和“红下水”(心、肝、肺)的两个检 验点。
“白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 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红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心、肝、肺之后,检验
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另一种是一条带有悬挂式脏器输送盘的自 动传送线,这样可使内脏检验与胴体检 验同在一个操作平台上进行,便于研究 处理发现的问题。
3.缺少机械化设备的小型屠宰厂,必须放 于专用盛内脏的容器内,置于同一胴体 前面待检。
4.一般屠宰加工厂在检验猪屠体时常采取 倒挂开膛后头和脏器带在胴体上分步检 验的作业方法。
(四)胴体检验 1.判定放血程度
放血不良的特征是:肌肉颜色发暗,皮下 静脉血液滞留,在穿行于背部结缔组织和脂 肪沉积部位的微小血管以及沿肋两侧分布的 血管内滞留的血液明显可见。切开肌肉,切 面上可见到暗红色区域,挤压时切面有少许 残血流出。
胴体放血程度与屠畜致昏和放血方法有 关,应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放血不良相区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