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含药脂质体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近年来,主动靶向长循环脂质体是靶向制剂的研究重点之一。
研究中合成了两种新型的脂质体靶向配体,叶酸靶向配体与转铁蛋白靶向配体,并选择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in)与阿霉素(Doxorubicin, Dox)作为包封药物,分别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长春新碱长循环脂质体及转铁蛋白受体靶向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并研究了两种脂质体的在体外对相应受体高表达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及体内外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的效果。
研究中合成了新型叶酸受体靶向配体nF-PEG-DSPE,制备了荧光脂质体
nF-LP-calcein与叶酸受体靶向长春新碱长循环脂质体nF-LP-Vin,并与经典叶酸受体靶向配体folate-PEG-DSPE作对比,制备了F-LP-calcein荧光脂质体与F-LP-Vin长循环脂质体。
以叶酸受体高表达的KB细胞作为模式细胞,比较了两种荧光脂质体在靶向性及稳定性方面的区别,KB细胞与nF-LP-calcein脂质体共孵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荧光,该靶向作用能被游离叶酸抑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部分荧光脂质体被摄入细胞内;4℃条件下储存2个月
后,nF-LP-calcein脂质体仍表现出较强的靶向作用,同等条件下,与KB细胞结合的脂质体量显著多于F-LP-calcein脂质体。
研究中制备的nF-LP-Vin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26.3±29.3nm, Zeta电势
-21.39±0.79 mV,包封率为98.3%,在体外释放试验中24 h内长春新碱的释放度不足50%,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与脂质体的载药方式及脂质体膜中所含
PEG-DSPE相关。
体外细胞毒试验中以KB细胞为模式细胞,nF-LP-Vin脂质体的IC50为2.60±0.27nM, F-LP-Vin的是12.47±5.24 nM,提示nF-LP-Vin脂质体具备更佳的细胞毒作用,同时加入游离叶酸后nF-LP-Vin脂质体的IC50为53.32
±7.42 nM,与普通长春新碱脂质体LP-Vin (69.34±10.22 nM)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该脂质体的靶向作用是通过叶酸受体介导的。
体内抗肿瘤试验中建立小鼠KB细胞实体瘤模型,给以同等剂量的nF-LP-Vin、F-LP-Vin或LP-Vin脂质体或Vin原料药,并于试验结束后分析动物存活情况、
抑瘤率等因素,结果提示nF-LP-Vin脂质体有效的抑制了实体瘤的生长(抑瘤率
达到95.74%),与Vin原料药相比,显著提高了动物的生存率(提高了60%),均优于F-LP-Vin与LP-Vin脂质体。
研究中以Staudinger Ligation法合成并制备了转铁蛋白受体靶向荧光脂质体Tf-LP-calcein及转铁蛋白受体靶向阿霉素长循环
脂质体Tf-LP-Dox,与普通荧光脂质体LP-calcein及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LP-Dox 进行比较,该方法步骤简单高效。
以转铁蛋白受体高表达的HepG2细胞作为模式细胞,比较了两种荧光脂质体在靶向性方面的区别,HepG2细胞与Tf-LP-calcein脂质体共孵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荧光,该靶向作用能被游离转铁蛋白抑制,提示Tf-LP-Dox脂质体对HepG2细胞的靶向结合作用是通过转铁蛋白介导的,作为脂质体对照的LP-calcein脂
质体处理的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未见明显荧光亮斑。
研究中制备的Tf-LP-Dox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48.3±25.5nm, Zeta电势-15.38±0.94 mV,包封率为92.9%,在
体外释放试验中24 h内长春新碱的释放度仅有31%,即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体外细胞毒试验中以HepG2细胞为模式细胞,普通阿霉素脂质体的IC5o为43.74±6.32μM,而Tf-LP-Dox脂质体的IC50降低至13.91±3.42μM,显著提高了阿霉素的细胞毒作用;同时,在细胞中加入游离转铁蛋白后,Tf-LP-Dox脂质体的IC50升高为46.86±4.30μM,与普通阿霉素脂质体相比无显著差异。
另外,还比较了Tf-LP-Dox脂质体与游离Dox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研究发现
Tf-LP-Dox脂质体的平均滞留时间(MRT)与体内消除半衰期(t1/2-β)与游离Dox 比较有显著提高;且Tf-LP-Dox脂质体的清除率较游离Dox慢,Tf-LP-Dox脂质体在药动学方面体现了长循环的优势。
以上试验结果提示新型的靶向长循环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增效减毒作用方面有着极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