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精品教案

10.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精品教案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2.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3.材料展示: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4.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5.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2.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国王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3.问题思考: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

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