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题(开放本科2013.1)一、单项选择题。
1、音乐智能具有( C )。
A、特殊性B、差异性C、遗传性D、独特性2、( C )的儿童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
A、3岁~4岁B、2岁~3岁C、5岁~6岁D、4岁~5岁3、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 C )。
A、9岁~10岁B、0岁~8岁C、2岁~6岁D、3岁~8岁4、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 A )。
A、拍子B、旋律C、动作D、节奏型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 B )。
A、教师B、教师与幼儿C、幼儿D、听评者6、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B、讲述C、临摹D、写生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 )。
A、里德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加德纳D、阿恩海姆8、( C )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多层并列式B、并列式C、遮挡式D、零乱式9、教师应争取在()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惯。
A、一年左右B、半年左右C、两年左右D、三年左右1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讲解法C、对话法D、比较法11、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 B )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A、观察和比较B、观察和临摹C、观察和写生D、概括和归类12、采用( B )的教学形式使幼儿能较巩固地学会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
A、单元式B、主题式C、专题式D、组合式13、( B )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A、2岁B、3岁C、2.5岁D、4岁1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C )。
A、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B、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成果D、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15、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B )。
A、冈仓觉B、弗兰兹·西泽克C、皮亚杰D、福禄倍尔16、( C )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
A、12个月B、18个月C、19个月D、3~4岁17、能够意识到旋律上行与下行的运动状态,有益于理解音乐的情绪、情感表现,也容易形成旋律的(A ),从而促进音准概念的形成。
A、知觉表象B、听觉能力C、知觉能力D、听觉表象18、在音色知觉方面,( A )的幼儿能够辨别2~3种有鲜明对比度的人声或乐器声。
A、3岁~4岁B、2岁~3岁C、5岁~6岁D、4岁~5岁19、大班幼儿一般能达到的音区为( A )。
A、d¹ ~ d²B、d¹ ~ c²C、d¹ ~ b²D、d¹ ~ g¹20、只有符合音乐学习规范的(D)才能最终为幼儿获得音乐经验打下基础。
A、各种类型音乐B、再现音乐内容C、幼儿音乐D、音乐欣赏二、多选题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ACDE )。
A、涂鸦期B、概念画期C、定型期D、象征期E、写实期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几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ABCDE )。
A、智能的成长B、感情的成长C、性格的成长D、知觉的成长E、绘画能力的成长3、学前儿童的音色形式的关键经验包括(ABCDE )。
A、节奏B、旋律C、音色D、速度E、织体4、儿童音乐技能是指( ACDE)时对音乐特性表达的合理度。
A、视唱B、识谱C、打击乐器D、唱歌E、做身体动作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类型包括( ABCD )。
A、身体动作音乐技能B、嗓音表达音乐技能C、打击乐器音乐技能D、即兴音乐技能E、音乐表现技能6、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 ABDE )。
A、粘贴B、染纸C、泥塑D、撕贴E、剪贴7、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感知时的语言可分为( ACDE )。
A、启发性语言B、封闭性语言C、童趣性语言D、艺术性语言E、逻辑性语言8、学前儿童绘画创作,从心理角度看,大约经历了( ABDE )的流程。
A、知觉B、体验C、反思D、表达E、情感9、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 D ),然后学会(C ),最后学会( A )和( B )。
A、旋律轮廓B、音程C、节奏D、歌词10、幼儿随着音乐合拍并有感觉地进行动作变换时,说明他们对此曲的(ABCE )已经形成。
A、乐句感 B、节奏感 C、肌肉感 D、音乐理解 E、音乐表达三、正误判断(正确打“√”错误“x”)1、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生和发展是同步的。
(√)2、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高于他的感知认识。
(x)3、并列式构图是幼儿期儿童绘画时的主要构图方式,4岁以后开始出现。
(x)4、音乐学习采用静坐倾听的方式进行。
(x)5、只有符合音乐学习规范的再现音乐内容才能最终为幼儿获得音乐经验打下基础。
(√)6、19个月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
(√)7、在旋律轮廓线歌唱方面,3岁半左右的儿童才能唱出规则的旋律轮廓线。
(√)8、教师应争取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惯。
()9、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10、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目标应注意:1、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2、活动目标要注意领域的专业性。
(x)11、孩子的韵律感根本不需要培养,因为他们天生就有。
(×)12、音乐作品表达的手段主要还是动作、打击乐演奏、歌唱和语言。
(x)13、教师所选择的美术教学内容最终都要通过儿童自身的内化,才能对其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便没有价值。
(√)14、学有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学科逻辑。
(x)15、简笔画不能展示学前儿童的独特个性,只是单纯的模仿和技能技巧训练(×)16、在实物写生作画教学中,引导幼儿养成边抬头看写生对象,边低头作画的习惯。
(√)17、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只是重点与难点,而不是技能掌握的全过程。
(×)18、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1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教师。
(x)20、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四、填空题1、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写生画、意愿画、命题画、临摹画。
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
手工。
欣赏三大方面。
3、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事物的外部特征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4、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剪贴撕纸染纸等形式。
5、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是制作。
只觉、感受。
6、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_歌词_,然后学会__节奏___,最后学会_旋律轮廓___和___音程___。
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8、______ ______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9、音乐经验是需要儿童自主建构的,没有____ _兴趣_______也就没有建构的动力。
10、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师引导儿童_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_来进行的。
11、儿童绘画是一种帮助教师________ _______的良好资料。
1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性格的成长和绘画能力的成长三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1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14、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
15、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包括制作与感受系统、制作与听觉系统、制作与迁移16、儿童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0~1)前符号、(2~7)符号运用(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进步.五、简答题1、简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答: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一般可以有三种形式:1、以音乐板块内容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
2.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
3。
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
3、让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在听音乐得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得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得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得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4、简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答:儿童对色彩得选择是循序渐进得,3个月得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4岁得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中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在颜色得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以后逐渐发展。
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得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涂抹阶段。
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
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第二装饰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
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
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
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
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
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
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
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
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六、论述题阐述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趣味)的特征。
第一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的音量不是单纯地指音的强弱、声音大小对幼儿来说音乐首先是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