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八)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八)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八)知识点概要本章主要讲述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七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仅用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在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新中国成立初期巩面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及经验。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意义。

—、单项选择题1- 1949年至1956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 1949年至1956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B.封建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3.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A.复杂性B.过渡性C.混合性D.短暂性4.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 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 没收官僚资本5.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 土地改革B. 没收官僚资本C.镇压反革命D. “三反"、“五反”运动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A.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C.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D.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社会主义工业化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 国营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合作社经济9.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A.发展轻工业B. 发展军事和国防工业C.发展农业D. 发展重工业10.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高级合作社C.人民公社D.初级合作社11 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的文献是A.《逐步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B.《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C-《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2.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是A.积极发展B.自愿互利C.稳步前进D.逐步过渡13.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A.国家资本主义B.公私合营C.统购统销D.定息14.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A.利用B.限制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15.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实行A.定股定息B. “四马分肥”C.加工订货D.统购包销16.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C.全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7.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8.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这是指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B.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二、多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 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2.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是A. 土地改革B. 没收官僚资本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 镇压反革命3.为改变旧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之际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 “划分三个世界”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另起炉灶”4.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A.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D.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主要表现在A.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B.镇压反革命C.开始将资本主义纳人国家资本主义轨道D.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B.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D.逐步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从世界历史上看,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主要有A.资本主义工业化B.新民主主义工业化C.封建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8.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是A.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B.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C.苏联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了世界强国D.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各国都出现了经济危机9.下面关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社会B.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又有资本主义因素C.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D.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10.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和可能性是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B.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D.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11.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着重建设并投产的基础性重点工程有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北京电子管厂C.南京长江大桥D.沈阳飞机制造厂12.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有A.人民公社B.互助组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采取的方针是A.积极领导B.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D.稳步前进14."四马分肥”是指企业利润分为A.工人福利费B.国家所得税C.股金红利D.企业公积金15.《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地表现在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B.公有经济的积极性C.劳动互助的积极性D.集体经济的积极性16.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主要有A.公私合营B.代购代销C.统购包销D.加工订货17.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A.手工业互助组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D.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有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加工订货、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公私联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19.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是A.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B.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C.竖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系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D.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20.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A.剥削工人取得荆润的一面B.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C.既有拥护共产党的一面又和国民党藕断丝连D.既有私有经济的积极性又有公私合营的积极性21.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主要是A.要求过急、工作过粗B.改变过快C.实行人民公社体制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1956年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D选项正确。

2.【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厲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选项正确。

3.【答案】b【解折】参见上面第2题的解析。

4-【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没收官僚资本。

D 选项正确。

5.【答案】b【解折】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反”、“五反”运动是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运动。

b选项正确。

6.【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选项正确。

7.【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三大改造是两興。

B选项正确。

8.【答案】B【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9.【答案】d【解析】1953年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一五"计划的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d选项正确。

10.【答案】a【解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是高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人民公社是“大跃进”时期出现的。

a选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中共中央在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逐步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是毛泽东在1951 年的著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髙潮〉按语选》是毛泽东年的著作。

c选项正确。

12.【答案】b【解析】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是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方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