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课件(下)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课件(下)

2012年5-6月,在教育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 意见,引起强烈反响,一周内点击数超过4100多万次, 教育部收到邮件和书面反馈意见200余份,得到社会各 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肯定。
(四)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
2012年7月,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 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指南》进行了审议,一致 认为《指南》内容科学准确、系统全面。
●引导家庭、社会的幼教价值观和方法
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 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 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 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 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 法。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
(二)效度检验
内容效度检验(06、12—07、3)
《指南》内容准确反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程度 • 内容效度检验的地区:黑龙江、江苏、云南和四川,每个地
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县或县级市。
• 调查对象主要是三个群体: 专家群体:包括儿童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省市级幼儿教
育教研员。 教师群体:包括园长和一线教师。 家长群体:调研对象为4岁、5岁和6岁左右孩子家长,具有高
教育建议
3-4岁4条 4-5岁4条 5-6岁5条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典型表现……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典型表现……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典型表现……
领域 子领域 概述
科 学 探 究
科学
目标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典型表现…… 3-4岁2条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典型表现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学习与发展毕竟是两个过程。 学习是受发展制约的,要求幼儿进行超越其发展 阶段的学习是拔苗助长。 学习又推动发展,而不只是消极地等待发展。发 展既是学习的基础,又表现为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例:《指南》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 力”明显是在表达对幼儿发展结果的期望; 但在下面“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中,期望5-6岁幼儿“探究中能 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明确表达了对幼儿学习过程、学习方向 的引导。
其目的是:从保障儿童权利出发,通过制定明 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以文件形式对幼儿“应 知、应会”进行界定,以促进家庭、幼儿园及有关 方面达成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期望的共识,为所
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早
期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平等。
借助 “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教育 部基础司从2006年起,与儿基会合作,组 织我国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开始 着手研制以家长和教师为主要使用对象的
进一步落实《儿童权利公约》
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 干意见》(2010) *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 加强幼教质量监控,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 体系。
进一步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试行)》
* 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 评价指标的年龄效度依据主要是各个年龄段目标 通过的百分比(40%-60%)。
• 全国6个省分层抽样,抽取3600名幼儿及其主要 监护者作为测试对象。
• 结果表明指南的大部分目标具有较好的年龄效度 ,对部分目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
(三)集中征求意见
2009年,先后两次面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 门和有关师范院校、教研员、教师与家长征求意见,对 初稿进行修改。
●“标准”
一般被定义为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 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 榜样、规范等。
“指南”与“标准”两概念内涵有很大区别 ,给用“指南”或“标准”命名的事物会带来 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
用“标准”命名的事物强调其“统一性” 、“规定性”,用“指南”命名的事物强调“ 导向”、“指引”。
基于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认真分 析,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公众的文化心 理和思维习惯等,本文件决定不采用“标 准”一词命名,而慎重地使用了《指南》 这一名称,以突出与强调其“指引”、“ 导向”的功能。
一、《指南》研制的背景、目的与作用
(一)研制背景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
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 生工程。
科学保教,提高质量。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 根本保证。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12月1日)
--09年3 月)
征求意见、 修改与完善 阶段
(09年4 —12年6
月)
对指南进行修改
(一)文献研究
从2006年起,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 与40个发展中国家同步启动研发工作。
借助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专家组分析比较了美、英、德、 法等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标准)的文本结构 和内容框架,并先后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华交流。同时, 认真总结了有关国内经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幼儿发 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
语言表述准确、易读。 6、逻辑层次清晰。各项目标符合幼儿发展的客观规
律,具有递进性。 7、文化包容性强。尊重和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8、一致性高。与国家其他文件高度相关,保持一致。
结果表明指南初稿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也对指南的部分内
容和结构进行了修改。
年龄效度检验(07、4 —07、10)
• 确定《指南》中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要求的难易度 是否恰当。
(二)指南的内容结构
《指南》内容由“说明”和“正文”构成 说明包括:
制定的背景
1
目标与作用 2
内容结构
3
实施原则
4
《指南》的主要内容框架 (正文)
健康
艺术 科学
语言 社会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 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 要的内容划分为2-3个方面(子领域)。
2、《指南》的作用 直接作用:
最大限度地促进3-6岁儿童的发展,帮助他们为入 小学做好准备,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长远作用:
更好地落实《儿童权利公约》,促进学前教育公 平。
促进《纲要》的深入贯彻,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 育质量。
帮助幼儿教师发展专业素质。 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 引导全社会正确地认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2、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的战略目标(2010.7)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 育内涵发展。 ●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重视理解幼儿的知识与能 力,教育幼儿的知识与能力。
●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研制《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最初始于美、英 、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
近年来,儿基会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确保学 前教育质量、提升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而研制类
似文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从2002年开始,在全球的 发展中国家,发起了一个制定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 展标准的“遍及全球”(Going Global Project)项 目。
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所在地区与教师群体相同。
内容效度主要考察八个方面:
1、价值取向合理。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 2、广度:领域覆盖全面。包含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 3、目标内容均衡。目标能体现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均
衡发展。 4、深度。各项指标反映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问题。 5、目标内涵准确。各项目标能反映核心内容的内涵,
知识点3:《指南》的文本结构及内容框架 三、《指南》的文本结构及内容框架
(一)指南的名称
1
为什么叫 “指南” 而不叫 “标准”
2
为什么叫 “学习与 发展指南”
3
怎么理解 3-6岁儿童 的学习
1、为什么叫“指南”而不叫“标准”
“指南”,如字面所示即指向南方的意 思。基于此,“指南”一词被引申为“指 导”、“导向”,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 依据”。
课前观看《指南》宣传视频: 心愿篇、需求篇
模块四:幼儿园保育与教育
第二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10.9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1:《指南》研制的背景、目的与作用 知识点2:《指南》研制的过程 知识点3:《指南》的文本结构及内容 知识点4: 《指南》实施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1:《指南》研制的背景、目的与作用
知识点2:《指南》研制的过程
二、《指南》的研制的过程
对指南进行修改
准备与启 动阶段
(05年7月 -06年3月

撰写与交 流讨论 (06年4月 -06年11月 )
初稿的 内容效 度检验 (06年 12月07年3月 )
初稿的 年龄效 度检验 (07年4 月- 07 年10月 )
定稿 阶段 (07年
11月
家长和教师可 以利用的帮助 幼儿学习与发 展的教育方法
与途径
教育建议
● 《指南》采用五领域架构主要原因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健康、社会、语言、 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既是幼儿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领 域,也是幼儿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幼儿通过在这 些领域的学习,其个体将获得身体的、社会性的、认知的 、语言的、美感与表现等方面的发展。
每个子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 部分组成,每条目标下有若干“各年龄段典型表 现”。
每一条学习目标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
幼儿个体发展 最重要最基本 的五个领域
指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幼儿学习与 发展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