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目前阻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因而农村幼教师资专业化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幼教师资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来提高农村幼教师资专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对策“教师专业化”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奠基者,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

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促进幼儿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整个幼儿教师生涯中,使其不断学习。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转变过程,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

在国家的支持帮助下,在各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和部署,全力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下,不断推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以促进学前教育不断发展。

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一)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现象严重,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农村缺乏大量的幼儿教师,这让农村幼儿教育的保障倍感压力,同时也让农村幼儿教育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农村幼儿教师也一般是中学或中专学历,有的还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而且还有的并非是通过考试录取的。

这些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教育思想落后,学历低,职业素质普遍偏低,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强。

他们自身专业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缺乏专业发展的基础。

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二者有必然联系,一所好的幼儿园一是有充分的教育资源,二是招纳的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文化知识,在这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下,才能使幼儿的教育得到保障,确保幼儿“进得来,学得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农村的幼儿教育水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现象慢慢地得到了改善。

(二)农村幼儿教师文化素养偏低师资队伍是幼儿园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评判幼儿园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农村幼儿园发展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中专学历,他们大多为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学校,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高学历教师实在太少,幼教队伍缺乏“领头羊”。

农村幼儿园幼教师资总体实力偏低,提升幼教整体教育水平难度较大。

在农村幼儿园发展中,由于没有接受高学历的专业培训,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幼教职业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自身的专业意识肤浅淡薄,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也认识不清,并没有树立终身从事幼教的观念。

(三)农村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不佳农村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不佳。

敬业精神不强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怠倦,敬业精神低,专业综合理论知识不强。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出现了两级分化,由于资历不同,待遇也不同。

一些工龄较长的教师工资待遇更好,工资收入也高,加上放假、产假等补贴工资已达到2000多元。

一些工龄较短的教师则工资待遇每个月只有1200元至1500元,扣除保险后,生活、生存都成了问题。

同时有些年长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慢慢的还开始应付了事,不愿意做幼教的消积心理。

有些教师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感觉自己的知识已经能适应教育的需要,这些教师往往自我满足,不爱学习。

特别在有的幼儿园里并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做多和做少就是一个样,没有良好的激励制度,这使教师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有的幼儿园工作繁琐,事情多,没有规划好工作量,也会慢慢的使得教师的工作热情下降,使得他们很难树立终身从事幼教工作的思想,不把幼儿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的一项事业,不去认真钻研,自我反思,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缺乏改进,无法满足时代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敬业精神也不佳。

(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观念旧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观念旧,创新水平低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别人眼里幼儿教师就是带孩子的保姆。

一些教师认为幼儿进入幼儿园年龄较小,现在学什么都太早了,学也学不懂,听也听不进去,目前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带好,注意孩子的安全,不出事就行了。

受到这种观点的牵制,教师慢慢就没有想教孩子学习的想法了,每天只是照顾幼儿的吃、喝、拉、睡。

这种重保育轻教育的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教育,幼儿想学也学不到。

第二,幼儿教师不需要学习任何知识,他们认为自己的知识已经够了,有的农村幼儿教师不爱学习,导致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知识一窍不通,也没有掌握一些组织活动的技巧,有的教师在组织集体教育活动时过于死板,老套,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如在实习的班级里,我组织集体教育活动时没有以幼儿为主体,自己讲自己的,没有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我在上面讲幼儿们在下面讲,有的幼儿还东西望。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什么都没有听懂,这就是由于没有树立主体教育观的正确教育观念。

正是由于教师缺乏实践中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长期未能得到积极训练和有效提升,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冲击时,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这严重阻碍了农村幼儿园幼教师资专业化的发展,也阻碍了幼儿的教育。

(五)农村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农村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保教不分。

在我实习的幼儿园里,小、中、大班各四个班还有两个托儿班一共18个班,由于缺乏幼儿教师,所以每个班的幼儿教师配备的也就少,每班只有一个保育员和一名教师。

一个班有40多个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既要教幼儿学习,还有照顾幼儿的安全。

我在实习的第一个月见习期就要顶替保育员工作,一个月后开始实习教师的工作,体验到了教师和保育员繁重的工作量。

教师和保育员每天早上7:00起来打扫园里卫生,7:45接待幼儿入园,8:15分又要开始提早点,吃好早点后组织早操,之后带领幼儿进行游戏,然后进入集中教育活动,11:10组织幼儿洗手准备早饭,12:15组织幼儿吃完饭带幼儿散步,12:30组织幼儿午睡,在幼儿午睡期间老师和保育员负责打扫教室卫生,各角落进行消毒,卫生打扫好了还要守午睡,以防幼儿午睡期间发生什么安全事故,2:30起床后还要为幼儿穿衣服、鞋子,2:45为幼儿洗手、洗脸,3:00组织幼儿吃午点,之后组织集中教育活动,5:00做好离园准备,5:20组织幼儿全部离开幼儿园。

面对这巨大的工作量,教师每天起得很早,有时候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育员一样大,有的时候教师的工作量还超过了保育员,教师不仅仅要负责幼儿的教育还要打扫卫生,保育员在教师负责教育时只需负责幼儿的安全和纪律等。

这就出现了保教不分的现象,农村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较长,平均日工作时长达九小时左右,有时甚至超过九小时,而且工作量很大。

离县城越近的乡镇幼儿园,幼儿园之间竞争越激烈,幼儿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高,教师的压力就越大。

较偏远的乡镇幼儿园,幼儿教师压力相对较小,但幼儿教师的任务繁重,从早上7点多上班,一直到傍晚幼儿离园,教师们既要负责教育又要负责保育,保教系于一身。

(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缺失教师培训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但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岗位聘任制度等虽有机会让少数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但大部分的农村幼儿教师仍较少有培训的机会,部分已培训教师认为目前的培训效果不到位,流于形式,专业培训肤浅。

培训容只注重理论学习,没有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性不强,造成农村幼儿教师保教实践与专业水平提高较慢。

(七)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专门的幼儿园,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没有专门的幼儿教师、保育员,作息制度基本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

在设备上,设备不齐全,没有玩具、钢琴、电钢琴、画画书、图书,没有可以供幼儿玩耍的娱乐场所。

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

有的教师认为幼儿来到幼儿园就是来读书,写字,做算术的;有的教师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导致每天幼儿来幼儿园只会死读书,读死书,教师也一味的教幼儿写字、背书、照本宣读。

教师们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落后、不创新,忽略了幼儿的一日活动,忽略了幼儿的五大领域的学习。

有的幼儿园里还有课程表,每天幼儿的课程表都是满满的,没有游戏安排,教师没有以幼儿为主,不仅在教学容上“小学化”倾向严重,在教学理念上也是如此。

教师注重的是灌输式教育,用课堂代替了活动和游戏,用严厉代替那些令孩子们开心不已的玩具,让幼儿提前步入了小学阶段,学习小学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常常采用领读,学生复读机械式教学模式。

二、推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议幼儿教师应朝着教学理念现代化、教育知识专业化、素养和能力综合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幼儿教师还应扮演幼儿的健康护理者、知识启蒙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和游戏的同伴等多种角色,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团队管理1、加大经济投入力度。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普遍短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也低,有的地方甚至连幼儿园也办不起来,教师也招聘不到,农村幼儿园便出现“经济困难,办园难,招聘教师难”的现象。

由于这些原因的出现导致幼儿无法上幼儿园,连最基本的教育也接受不到,孩子一直到七岁上小学才能接受到教育,面对这些情况,农村幼儿的教育管理还需政府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落到实处,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济支持和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

同时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投入,只有在政府的扶持下改善农村的经济条件,使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日趋平稳,积极实施,落到实处,逐步改善农村的办园条件,确保经费都用于农村幼儿教育和幼儿园活动场所和各玩具、机械的投入中。

保证各地农村幼儿园教育工作不断发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教育。

2、更加关注幼儿教师。

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农村的幼儿教育,稳定幼儿教师的工作情绪。

在关注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各活动场所的建设中还应该关注幼儿教师。

去到农村的幼儿教师由于农村条件困难、生活艰苦对自己的事业失去信心,也散失对工作的热情,这时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农村幼儿教师,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管理与调控,尽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关注农村的幼儿教师,尊重幼儿教师的身份资格,尽快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待遇,让他们看到自己美好的未来,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地教育幼儿健康成长。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1、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嘴巴上简单的说说,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体现在教师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之中。

相关主题